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在电影《巴士站》(Bus Stop,1956)之中再次探索爱情真谛。
依然是俊男美女的爱情故事。由唐·默里(Don Murray)饰演的未见过世面的蒙大拿牛仔波(Bo),第一次离开故乡到大城市凤凰城参加牛仔大赛,巧遇梦露饰演的酒吧歌女雪莉(Cherie),一见钟情。与波的情况完全相反,雪莉有丰富的恋爱经验,只是寻寻觅觅,始终遇不到真正所爱。
可是,波的追求方式太蛮横无理,他竟然将女人看作小牛,以为可以用粗犷的力量将她驯服。殊不知这样只会产生反效果,迫使雪莉四处躲避。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一个巴士休息站,粗鲁的牛仔跟人打架被揍之后,幡然醒悟,学会了温柔,最终打动美人的芳心。
梦露和默里的演技一洗花瓶演员的污名。尤其是梦露,实在令人惊艳。导演约书亚·罗根(Joshua Logan)将多年的百老汇舞台经验运用得当,使情节明快而流畅(但是,除此之外似乎并无其它过人之处)。
《巴士站》在当年得到不少大奖,除了演员和导演的功劳之外,意味深长的主题也是关键之一。主题是冲突与融合。
农村与城市的冲突——淳朴与纷繁、野蛮与文明、闭塞与开放;两性之间的冲突——男人对女人的欲望与女人对男人的期望、成功与失败、占有与付出……种种冲突,最终都能融合。但是融合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要求牺牲和改变。这是电影要带出的信息。
在20世纪50年代,一股新的文化思潮已经萌芽,并且开始冲击西方人的传统价值观念。能够抓住时代的脉搏,难怪这部电影会叫好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