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
中国人的“拿来主义”真是老实不客气,连一间面积不到10平方米的小杂货店都挂上“××超市”的牌匾。哟,我的天啊!
超市,是超级市场的简称——本人十分反对中共式盲目的简称,比如超级市场,多发两个音舌头会抽筋吗?会喘不过气来吗?会体力透支吗?肯定不会!那么简化成超市实在毫无必要,而且不伦不类!——而超级市场是英文“supermarket”的直译。顾名思义,super,超级,必定是超大规模的。
小杂货店自称超市,我想,若不是出于无知,那就是夜郎自大,而且是超级夜郎超级自大,简称超郎大。
购物车
超市最早出现在1930年的美国。当时正处于大萧条时期,百业凋敝、国步艰难。
为了降低营运成本,一些食品零售商搬到城市边缘地区的改建厂房内,不设售货员,由顾客自助选购。由于空间太大,光是食品不足以撑场面,于是引入各种日用品,长尾效应也随之产生。
然而,商品种类繁多、价格低廉并没有为超市招徕更多的顾客。如是者一直到1937年,超市命运的转折点才出现。救星不是什么商界奇才,也不是什么畅销商品,而是——竟然是购物车。
有了购物车,超市业绩突飞猛进。唉,人真是一种可怕的生物啊!给你一台购物车,你也有装满它的冲动吗?
收银员
超市收银员可能是观察人生百态的最佳岗位。每天接触成千上万的人,并且能够看到人性最赤裸裸的流露。
掏钱这个动作泄露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从名牌钱包里掏出崭新的百元大钞,还是搜遍全身摸出一团皱巴巴的纸币;满不在乎地用两个指头将钱撇出,还是像孔乙己一样排出相应数目……总之,每个人都不尽相同。掏钱,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动作。
说不定,传奇人物凤姐也是在家乐福当收银员的时候悟出一套石破天惊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