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

艺术的忧伤——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也许是艺术史上最大的谜团。蒙娜丽莎到底是谁?这个神秘莫测的笑容的深处是什么情感?她为什么置身于一片蛮荒之中?这幅著名的画作是否隐藏着“达·芬奇密码”?

 

16世纪一开始,列奥那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就结束在米兰的客居生活,回到故乡佛罗伦萨,继续从事心爱的科学研究。他,已经好久没有绘画了。正如好友所言,他对绘画感到深深的厌倦。

一天,一位神秘女士到访,列奥那多竟然为她重新拿起画笔,接受委托,替她画一幅肖像画。他甚至迫不及待地开始工作。

这实在令人感到奇怪,因为列奥那多有我们今天称之为“拖延症”的毛病,他几乎没有如期完成过一件作品,有很多订单还不了了之。这位女士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够激起列奥那多的创作热情?

而更加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列奥那多在完成这幅肖像画之后并没有交给委托人,而是自己收藏。在其后的16年时间里,无论漂泊到何处,这幅画都如影随形,最后跟随画家一起落户法国。这就是它今天为什么出现在卢浮宫的原因。

 

最先把这幅画叫作《蒙娜丽莎》的人是列奥那多的第一个传记作家瓦萨利,他称画中人是佛罗伦萨富商乔康达的夫人丽莎。

不过,瓦萨利的说法受到质疑,因为他根本没有见过这幅画。自此,人们对蒙娜丽莎的身份的揣测从来没有停息过。直到近年有新证据证明,瓦萨利极有可能没有说错,蒙娜丽莎正是乔康达夫人。

可以肯定列奥那多与乔康达夫人之间不存在爱情,因为列奥那多是个同性恋者,对女人没有多少好感。

列奥那多本人是花花公子玩弄村姑的产物。母亲生下他之后不久便离去,他由祖父抚养。由于私生子的身份,他一直得不到父亲的关怀。这些经历,在列奥那多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痕。

 

《蒙娜丽莎》的魅力,贡布里希是这样形容的,“她跟真人一样,在我们面前不断地变化,我们每次来到她面前时,她的样子都有些不同。”“有时她似乎嘲弄我们,而我们又好像在她的微笑之中看到一种悲哀之意。”

不止贡布里希一人看到悲哀之意。沃尔特·佩特的感受更深邃。“她表达了千百年来人们希望表达的东西。”“她的肖像意味着这样一个标题:‘世界末日即将来临’;而她的眼皮有些疲倦。”

奥斯卡·王尔德则用优美的语言来形容它,这幅画“向我们揭示着一个说实话连它自己都不知道的秘密,而我们耳中听到的神秘语言的韵律,跟吹笛人借助乔康达夫人嘴唇那微妙和迷人的线条所发出的音乐一样的优美。”

 

让我们回到1503年的佛罗伦萨。

乔康达夫人其实已身怀六甲。一个怀孕的女人去找画家画肖像,是很不寻常的事情。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列奥那多的反应。

他放下手中的科学实验,让她坐在椅子上,然后开始端详这个女人……也许胎儿动了一下,她不自觉地用手摸一摸隆起的腹部……一瞬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温暖涌上列奥那多的瞳孔,看到了,他看到了,他看到了什么?似乎是生命的秘密,似乎是万物的真相,似乎是宇宙的概貌。

是的,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可是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我不知道怎么描述它……列奥那多把他的人生投射到这幅肖像画上,把他的感受倾注到这一抹稍纵即逝的笑容里。是的,她(他)笑了,她(他)有一点忧伤。也许真相,就是会令人忧伤。

 


Mona 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