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

洋紫荆

  

中华人民共和国抢占香港的主权之后,小动作不断,试图在文化上逐渐“去洋”。

按中国人的狭隘思维,去洋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唉,拜托了,去洋也请去得专业一点,否则就会闹出国际笑话,让洋人鬼佬赚了一回捧腹。香港市花洋紫荆便是最典型的反面教材。

为了去洋,香港市花洋紫荆被改为紫荆。始作俑者大概以为,洋紫荆也是紫荆的一种,鬼鬼祟祟减少一个字,无伤大雅,应能暗度陈仓。殊不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洋紫荆和紫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前者属于羊蹄甲属,而后者则属于紫荆属。

1880年,一位法国神父在香港发现一种未为植物学界所知的植物,当地居民称这种植物为洋紫荆。

可见,洋紫荆是名副其实的东方植物,与西洋无染。这就如同中共前高官汪洋不是洋人一样的道理。可是今天的中国人一看见“洋”字就胆寒,继而恼怒,实在是自卑到可怜可恨的地步。

至于为什么叫洋紫荆,大概是香港的住民觉得这种生长在海洋边的花与内陆的紫荆花开起来有几分相似的缘故吧。

1965年,洋紫荆毫无争议地成为香港的市花。市花是城市的象征,一旦定下来绝对不会轻易更改。倘若一定要将它更改为另一种花,那必须先充分征询香港人的意见,才是合情合理的做法。将心比心吧,如果有西方反华媒体将中国“国宝”熊猫换成熊或猫,中国人民的感情能不受到伤害吗?

熊猫不是猫,同样道理,洋紫荆也不是紫荆。这是模糊不得的。

 

紫荆








洋紫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