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连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本人也没有想到,他的一个不大不小的恶作剧竟然改变了世界。
1917年4月,纽约的独立艺术家协会准备举办艺术展,该艺术展的主要特色是,只要支付6美元的费用,任何人都可以展出自己的作品。杜尚正是这个协会的董事会成员。某天他忽发奇想,决心捉弄一下他的同事们。
杜尚用R·麦特(R.Mutt)的假名将一个男士小便器送到展厅,命名为《泉》。结果是被退了回去,理由是,“该物品在其该处的位置上是非常有用的,但它的位置不应该是在一个艺术展里!”
杜尚觉得独立艺术家协会的做法有违6美元的契约精神,一气之下辞去董事会的职务。发展至此,这个玩笑似乎是有点儿开大了。但是,好戏还在后头。杜尚的好友阿尔弗雷德·斯蒂戈雷兹用相机拍下这个小便器……哦不,这件艺术品,然后刊登到杂志上。天啊,整个艺术界犹如发生一场9级大地震!
其实,杜尚并非第一次直接采用所谓的“现成品”当作他的艺术品,如果你有幸到他的画室参观,一件叫《绊人的衣架》的艺术品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伤疤。毋庸置疑,它是十分普通的大衣架,只不过它的位置却是在地上,它的功能却是绊人。所以,你得当心。
《泉》成为杜尚乃至达达主义的标志性作品。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艺术领域的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迷惘的一代”,这些人再也不相信什么理想、文明、理性、传统、秩序……其中的激进者,不但不相信一切,而且要用行动颠覆一切。杜尚给《蒙娜丽莎》(当然不是卢浮宫的那一幅)画上性感的小胡子,就是一种颠覆的姿态。可以说,达达主义的艺术性就在行动和姿态。他在嘲讽,他在破坏,同时,他在解放。
杜尚首先解放的是他自己,从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到超现实主义,杜尚的达达主义是一次解放的过程。在《泉》问世之后,他不再现客观世界,也不表现内心感受,艺术不过是游戏,世界何尝不是如此?
杜尚除了引导超现实主义之外,他还可以视为观念主义、后现代主义、波普艺术和行为艺术等等的先驱。而对后世影响更大的是,杜尚是现代艺术家的楷模。E·H·贡布里希说过,从来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如果说这句话存在争议的话,那么用在杜尚以及杜尚之后的世界,就应该没有什么争议了。看看今天那些玩世不恭、装腔作势、自以为是却又胸无点墨的自称“艺术家”的东施们,不就是刻意仿效杜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