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8日

还乡

  

2015612日,由巴洛克时代的肖像画家伊利亚·哥特罗布·豪斯曼(Elias Gottlob Haussmann)在1746年绘画的著名油画《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肖像》(以下简称《巴赫的肖像》),终于结束八十多年的奥德赛式旅程,返回故乡莱比锡。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为古典音乐所作的贡献恐怕不须赘述了。不过,他的传世肖像并不多,豪斯曼的作品是当中最著名的也是最传神的一幅。画中,音乐家身穿黑衣,戴着当时流行的假发,手里拿着他的卡农乐谱,目光坚毅而睿智,又似乎带有几分愠色。这幅画已经成为巴赫标志性肖像,在很多有关他的唱片、书籍、网页和文章里,都可以看到。

1723年,巴赫接受莱比锡当局的邀请担任圣托马斯教堂音乐主管一职,一直做到1750年病逝。可以说,他的晚年都在莱比锡度过。豪斯曼则是在1720年被任命为莱比锡官方肖像画家。两人应该互相认识,可是,很奇怪,也许并无深交,又或者是巴赫对画像兴致不高。总之,在二十多年之后,豪斯曼才为巴赫画一幅肖像画。在此之前,他已经为不少乐师画过像。1746年,巴赫61岁,豪斯曼也51岁了。

豪斯曼不算一流画家,他为无数权贵和名人画过的肖像画,平心而论,都只是平庸之作。千篇一律的画风也许揭示了,画家对他的生活产生一丝厌倦的情绪。画画,对他来说可能只是一份赖以为生的职业。

那一天,豪斯曼驾轻就熟地调好颜料,然后从画板背后探出头来。“已经准备好了,巴赫先生……”巴赫当时在干什么呢?说不定正在出神地构思一首乐曲。“巴赫先生……”听到豪斯曼叫唤,他很不情愿地抬起头。不知道什么原因,豪斯曼突然感到一阵惊恐,然后,明显地感到内心深处有一股久违的艺术热情喷薄而出。他紧握画笔,此时此刻,他才意识到自己是一名真正的艺术家,而不是工匠。于是,一幅伟大的画作诞生了,豪斯曼画出了一生之中最好的作品,他把巴赫的凝视凝固在画布上,传给了后世。

巴赫逝世后,《巴赫的肖像》由犹太裔詹克家族收藏。到1930年代,为了躲避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詹克家族带着这幅画逃亡到英国。在英国,一个邻家小孩看到这幅画,在巴赫的凝视之下,发誓长大后成为指挥家,演奏巴赫的音乐。他做到了,他就是约翰·艾略特·加德纳爵士。

美国富豪威廉·赛德在1952年购得《巴赫的肖像》。他不是艺术收藏家,而是古典音乐发烧友,尤其喜爱巴赫。2014年年底,赛德逝世,享年100岁。根据他的遗愿,《巴赫的肖像》赠与莱比锡市政府。适逢莱比锡建城1000周年,这份礼物,真是一份最好的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