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5日

笨拙的小人物

  

《笨拙》杂志在1841年创刊,是英国十九世纪一份著名的幽默和讽刺期刊,其影响力在1850年代达到顶峰。

论及这份杂志对历史的最大贡献,毫无疑问是它赋予“卡通”以现代意义。从这一点上看,它确实有过进步的阶段。遗憾的是,从1860年代开始,《笨拙》变得顽固守旧,转而鼓吹小市民庸俗的价值观和虚伪的道德观。最令人反感的莫过于,它对后印象派和唯美主义运动的冷嘲热讽,以及相当过分的穷追猛打。

在维多利亚时代后期,《笨拙》除了集中火力攻击奥斯卡·王尔德之外,也腾出一些空间展示其建设性的一面。对读者来说,这算是不幸中之大幸。《小人物日记》(The Diary of a Nobody)一度肩负传播正能力的重任。

《小人物日记》是一部典型的漫画小说,它由格罗史密斯两兄弟联手创作。哥哥乔治(George Grossmith)是喜剧演员,负责撰文;弟弟威顿(Weedon Grossmith)是漫画家,负责卡通插图。小说1888年开始在《笨拙》上连载,颇受好评。1892年出版单行本,销量亦非常好,成为当时的超级畅销书。

《小人物日记》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于人物的塑造。尤其是主人公查尔斯·波特,一个中产阶级中典型的小人物,思想保守、行为谨慎,是《笨拙》所赞赏的正派人士。这个乏味的人,却有不乏味的生活。各种意料之外的大小事件纷至沓来,与他一直渴望的平淡如水兼有条不紊的生活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所有幽默都是矛盾的产物,所有幽默都在柴米油盐之间迸溅。没有自嘲,没有讽刺,也没有引经据典,在如此狭窄的空间做文章,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思想和灵感。

然而,只有幽默,不足以令《小人物日记》长盛不衰,乃至今天仍然不断再版。要知道,英国文学中的幽默作品俯拾即是,很多红极一时的作品一旦失去时效性便无人问津。《小人物日记》凭什么超越时代呢?

除了二十世纪多位知名作家极力推荐之外,我想,关键是小说中一些容易被忽略却又产生重要作用的现代元素,那就是情景喜剧的元素。翻开这本小说随便选取一个章节,它都会是一集趣味无穷的电视剧。而且,场景不多,不怎么需要外景,拍摄费用一定很节约,有没有电视台愿意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