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绵羊仔

  

看过1953年经典电影《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的朋友,一定会对两位主角——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和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骑着一辆韦斯帕牌(Vespa)绵羊仔在罗马街头穿梭(或者说横冲直撞会更贴切)的一幕印象深刻。真是惊险又浪漫啊!而最令人羡慕的是,所有损失竟然可以用一个谎言来埋单。

“绵羊仔”是粤语对 scooter 的叫法,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则通用“女装摩托车”这个名字。必须指出,女装摩托车其实是错误的理解,scooter 并没有性别歧视。不但如此,当初它是为男士们发明的。只不过,scooter 有几大特征对女士们提供了体贴的照顾,一是车身小巧轻便;二是座位前设有脚踏板;三是绝大多数采用自动档变速箱。

绵羊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至于准确的年份和具体的发明者,暂时还处于没完没了的争论之中,因为有多个国家的多家公司都声称拥有这个殊荣,包括韦斯帕的前身。

不过,就算慵懒的意大利人不是绵羊仔真正的发明者,他们也肯定是真正的爱慕者。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意大利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绵羊仔产地,直到1970年代才被日本超越。所以如果你有机会去意大利,尤其去罗马的话,一定要租一辆绵羊仔穿梭一回呀。

《罗马假日》这部电影也在全球青年男女的心中穿梭。受其影响,绵羊仔的销量亦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激增。到1950年代后期,还形成一种以绵羊仔为中心的次文化(所谓次文化,是指非主流但有一定影响力的小众文化)。这些非主流时尚一族自称摩斯族(Mod),他们听美国现代爵士乐(后期被摇滚代替)、看法国新浪潮电影、穿色彩艳丽的意大利西装,最重要的是,必须骑着一辆绵羊仔。

摩斯族在1960年代末一度衰落,在1970年代后期又突然复兴过一段时间。进入1980年代,摩斯就真的过时了。

尽管如此,绵羊仔并没有随之衰落,反而走进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里。“性感厨师”詹姆斯·奥利弗(Jamie Oliver)也是骑着一辆绵羊仔在伦敦市内大小街道穿梭,搜罗各种食材。

其实我也曾经拥有过一辆绵羊仔(品牌是本田),至于它的骑师是否性感,我就不便自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