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日

色情瘾

  

21世纪,人类进入网络时代。新时代的新生儿“网瘾”,亦随之成为社会各派专家学者激烈争论的对象。逐步地,战火扩大到第二战场——色情瘾。

色情瘾是指一个人沉溺于色情产品(如黄色小说、色情杂志、色情网站、色情图片和色情影片等)之中而不能自拔。

色情瘾并不是新发明的词组,它在1950年代便已经出现。正当以《花花公子》为首的色情杂志大量冒出的时候,美国一些基督教团体发起抵制运动,首次提出色情瘾这个词组。只不过,这些卫道士形象老朽、言辞乏味、作风粗野,抵制运动不但达不到他们的目的,反而产生反效果。

后来,女权主义者也加入反色情的行列。不用说,与基督教卫道士相比,女权主义者形象亮丽、言辞动听,只是作风比《旧约圣经》中的上帝还要蛮不讲理,所以她们同样制造了反效果。就这样,色情瘾这个词组只能沦为一个笑话。直到21世纪。

互联网除了带出网瘾这个问题,也再次把色情瘾摆上桌面。互联网让人们更容易接触色情产品(主要是色情网站所提供的色情图片和色情影片。当然还有某种交易,但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甚至不用付出任何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代价。比方说,以前要看色情录像带和影碟的话,除了必须真人到影音实体店付款购买之外,还要鬼鬼祟祟地行动,担心被熟人看到。现在有了电脑和互联网,只需要点几下鼠标就行了,不必担心暴露身份,而且很多资源还是免费的。因此当下的色情瘾问题比1950年代严重不止一万倍。

话说回来,色情产品是不是百害无一利的呢?社会上普遍接受的情况是,情侣或夫妻之间看看色情影片增添床笫情趣是无可厚非的,而独居的单身的壮男看看色情片适度释放过剩的精力也是情有可原的。问题出在“瘾”这个字。那么,色情瘾该如何判断?正常和成瘾的指标是什么?美国性学组织提出三个C1Craving2loss of Control3negative Consequences。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意译成“三不”标准:一是不断意淫,色情片段不断在脑中出现;二是不能自已,想摆脱这些意念但无能为力;三是不顾后果,为了色情,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不上班、不顾身体状况。凡是达到此“3C”或“三不”的程度,就是上瘾。

根据美国多项调查显示,染上色情瘾的绝大多数(最高达85%)是男性,当中为数不少是有稳定性伴侣的人。可见,对一些成瘾者来说,色情带来的感官刺激超过了男女(或男男或女女)的肌肤之亲。难怪卫道士如此恐慌。

但是,正如本文开头所说。网瘾和色情瘾都是极具争议性的。西方国家的官方机构以及一些心理学家至今始终不承认网瘾和色情瘾这说法。理由很简单,如果网瘾和色情瘾成立的话,那么电视瘾、手机瘾、游戏瘾、空调瘾也都成立了。我同意,我认为不会有生物学上和心理学上的网瘾和色情瘾。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使用网瘾、色情瘾这些词组,并把它们作为一个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最后申明我的立场:我不喜欢色情产品(它们或多或少把女性物化,以粗野的、侮辱性的方式),但是我坚决捍卫人们拥有色情产品的权利。只要年满十八岁,每个人都应该有选择的自由,包括选择愚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