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楼台图》中的景物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最上面一层,是黑黝黝的夜空,几笔特别浓厚而凌乱墨迹,暗示着黑夜的冷漠、深沉和压抑。
中间一层是覆盖着厚厚积雪的连绵起伏的群山,从画面的左上方到右下方倾斜,线条曲折而不突兀。
最下面一层,是位于群山之下的一个市镇,与群山同样承受冬夜的低温和积雪的重量,白茫茫一片。
在这幅画卷一样横长的水墨画的右方,有画家的题字,写着“夜色楼台雪万家,谢寅书”。
谢寅,是与谢芜村的其中一个画号。这幅《夜色楼台图》,大约诞生在1778年,当时芜村62岁,他的艺术早已进入成熟期。然而让人感到诧异的是,这幅画与芜村的其他作品相比,笔法显得有点粗疏,甚至有点漫不经心。至于气象,可以说略显平凡,缺乏那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力量。总体给人的感觉是,这不算上乘的作品。很难想象它是芜村的手笔,而且竟然被评为日本国宝级水墨画……
可是我无法把视线移开,有一处地方死劲儿吸引住我的目光。那是在画面中间偏左的地方,有两间可以看到窗户的房子,其中靠中央略为显著的一间,还依稀看到窗内有个人……我盯着这个窗户,不由得屏息。莫非里面的人,是画家本人?他一直在自己的屋子里构思这幅画,而不是登上群山的高度,与观画者一起俯瞰市镇。
或者我们应该将这幅画与芜村的一首俳句结合起来。
炭火将熄
我隐居的家
同在雪中
正冈子规十分欣赏这首俳句,“作者并不是从外向内看,而是从处身的屋内想到自己被雪深埋着的情景。”子规写道。
芜村是江户时代著名的画家,同时也是有口皆碑的俳人。他从小就非常崇拜松尾芭蕉,曾经学习芭蕉过苦行生活,在日本东北地区流浪,四十多岁时才结束漂泊生活,选择“隐于市”,在市井习气当道的浮华之中过着清贫生活。
我们可以想象,在某个冬夜,室外大雪纷飞。而芜村,正在为某句诗而苦思冥想,连火盆的炭火即将熄灭也浑然不觉。直到一阵寒意袭来,他才返回身处的现实世界。
“炭火将熄,”芜村瞥了一眼火盆,然后抬头凝望窗外的飘雪,“我隐居的家,同在雪中。”唉,他发出一声叹息。突然之间,他仿佛看见这声叹息在眼前凝固成冰,接着掉到地上,碎成无数晶莹的碎片……是这样了!他立即拿起画笔,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一气呵成画出这幅《夜色楼台图》。
水墨画往往过分强调笔法和气象,因此水墨画通常只有情趣,而欠缺感情。在这里,芜村刻意降低了笔法和气象的效果,从而突出倾注到画中的个人感情。我就是被画中的感情攫住,细细品味,心悦诚服。真是难得一见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