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ism,自然神论,也译作理神论。在定义它之前,最好先定位——如果把宗教原教旨主义和强无神论看作是对立的两个极端,那么,泛神论和自然神论就在它们的中间。泛神论认为如果有神那么万物皆神,它否定任何有超越世界而独立存在的神。自然神论,则认为世界不存在任何人类理性所不能理解的神。两者都否定具有人格的神。
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科洛芬的色诺芬尼,他的哲学带有自然神论和泛神论特色,可以视为自然神论的起源。首先,色诺芬尼反对人形的神,揶揄世人按自己的模样造神。“如果牛或狮子有手,并且像人一样能够用手作画和创造艺术品,”他说,“马就会把神的形象画得像马,牛就会把神的形象画得像牛。每一种动物都会按照自己的形象来塑造神,使之带有同样的身体。”他接着指出,神是独一无二的,无始无终的,是永恒的。神是万物存在于其中的宇宙的永恒的基质,是太一和一切。也就是说,神即世界,能用我们的理性去理解。
不过,被正式称为自然神论的思想理论直到十六世纪才出现在法国,而真正阐发人却是英国十七、十八世纪的一批思想家,从爱德华·赫尔伯特到约翰·托兰德。他们认为宗教知识既是每个人天生的,也是可以通过运用理性获得的。这与天主教教会所宣扬的必需通过超自然的启示和教会的训诲来获得相对立。
英国自然神论者的观点十分明晰:上帝并不参与形成并支撑人类的历史,上帝在完成了初始的创世之功后,即退而超然自在,听任世界根据合理的自然法则运行。同时,自然神论者借助艾萨克·牛顿的权威性见解——宇宙是遵循着稳定的合理的法则运作的机构,提出以世界的合理秩序为证据,推断合理的造物主的存在。
当自然神论从英国回到法国,就成为反对腐朽的天主教神职人员的武器,伏尔泰是其中最著名的人物。伏尔泰打了个生动比方,他把宇宙看作一座钟,引力就是发条,各部分可以精确地和谐地运转。但是它需要外力推动,必须有一个最初的推动者。那就是上帝。不过上帝创世之后就不再干预,就像建筑师建好大厦后就不干预大厦的使用。小说《老实人》表述了伏尔泰的这种思想,主人公老实人遭遇的一连串离奇的苦难让人感叹世事无常、苦难永存,就如主人公所说:“地球上满目疮痍,到处都是苦难,根本不是尽善尽美的世界。”这部小说告诉我们,神不会倾听我们的祈求,就算听到也不会理睬。神不过是宇宙的第一推动者和自然规律的制定者。或者说,神不过是物理学的必要假设。
尽管猛烈批判宗教,但是伏尔泰并不否定上帝的作用。他有句著名的话:“即使上帝不存在,也要创造一个。”他觉得向一般民众传播宗教信仰还是有必要的,因为一般民众不是哲学家,他们不能靠理性来决定自己的道德标准,需要宗教信仰作为道德前提。黑格尔也表达过同样的意见。虽然听起来让一般民众不太舒服,但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思考,他们并没有错。
伏尔泰之后,自然神论漂过大西洋,在美国得到发展。在此理论的鼎盛时期,美国有三位总统都宣称自己是自然神论者。
只是,自然神论作为反对基督教的理论,后来被更激烈的无神论声浪所淹没。而泛神论则通过印度教思想一直存活到今天,并以“垮掉的一代”作为媒介“反攻西方”。这让人多少有点感叹:曾经与之齐名的自然神论,今天确实大为逊色。
John Constable, Hampstead Stormy Sky, 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