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

迟来的感怀

  

昨晚上网,点入“贝克尔—波斯纳博客”(http://www.becker-posner-blog.com),看到最新的一篇文章,我百感交集,并且呆坐了好久。这篇文章发表在510日,标题是《永别》,内容只有这么两句:

悼念加利·贝克尔,1930-2014

贝克尔—波斯纳博客停止更新。

理查德·波斯纳

原来,贝克尔已经在53日离世,享年83岁。

原来,我已经超过两个月没有上过这个博客了。说来真是十分惭愧,为了一个世界杯,搜集情报、写稿、看球,疲于奔命,很多有价值的东西都被我丢到路旁。贝克尔的最后一篇博客文章是关于古巴禁运的,发表在33日。如今重看,依然可以看到闪烁在文字背后的智慧之光。只是,景色依旧,人事已非。

贝克尔为世人所知,应该是在1992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的事情吧。世人寡闻,其实早在获奖之前,他在经济学领域已经有辉煌的成就。与其他经济学家不同,贝克尔不喜欢卖弄晦涩难懂的经济学专有名词。相反,他的理论非常好玩(也非常古怪),比如“坏孩子定理”。这个定理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结论:聪明的坏孩子知道什么时候欺负他的兄弟姊妹对他最有利。我们也可以推论,如果你的兄弟姊妹中有人阅读贝克尔的书,那你就要提高警觉了。

贝克尔是最早将经济学方法应用到社会学的经济学家。大至政治事件,小到家庭生活,各种社会问题,贝克尔都用经济学的角度一一剖析。生动的语言,慎密的逻辑,惊人的结论,令人眼界大开,忍不住拍案叫绝。正因为贝克尔开辟了这条大道,才有今天占据书店显眼位置的各种“生活经济学”之类的通俗经济学读物。正因为贝克尔开辟了这条大道,经济学家才摆脱那个在象牙塔里高谈阔论的学究形象。

2004年,当时已经74岁的贝克尔决定与好友波斯纳一起参与时下年轻人热衷的活动——写博客。波斯纳是一名联邦法官,也是法律经济学的专家。所谓法律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观点去分析法律。也就是说,他跟贝克尔一样,喜欢跨界。

若问,为什么要跨界,贝克尔会说,这是“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和社会责任”。这也是我为大学专业感到自豪的地方。然而,其他领域未必欢迎经济学。想到这里,不禁潸然。

 

(发表于 201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