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31日

艺术与道德

  

安东·毛威(Anton Mauve),19世纪荷兰现实主义画家,曾是小有名气的海牙画派领导人物。时至今日,他的名气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名气的来源,不再是他的作品,而是一个亲戚。

188112月,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带着他的习作来到海牙,希望他的表姐夫能够不吝赐教。当毛威看到文森特的静物素描后,不禁大吃一惊。“我过去一直以为你是一个白痴,”他说,“现在我必须重新看待你。”

毛威一定是在三亲六故当中听到不少有关文森特的风言风语,才会在脑中形成一个“白痴”的错误观念。所幸的是,毛威毕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艺术家,无须深入了解,仅仅通过几幅习作,便从尚算稚嫩的笔法中,预见眼前这个年轻人是一颗将会熠熠生辉的钻石。因此,他把自己的颜料、画笔和调色盘送给文森特,鼓励他尝试油画创作,还借钱帮他在海牙安顿住处和设置画室。1882年元旦,文森特正式搬到海牙,离毛威的住宅只有10分钟的路程。

在毛威定期指导下,文森特创作了第一批油画。我们从文森特绘于18828月的油画《斯赫弗宁恩的海景》可以看到毛威以及海牙画派所产生的影响。

可是,梵高与毛威的良好关系只维持了大约三个月。毛威突然之间仿佛变成另一个人,非常无礼地把文森特拒之门外,书信也一律不予回复。于是,很有可能发生过1956年好莱坞电影《渴望生活》(根据欧文·斯通同名传记小说改编,由科克·道格拉斯饰演梵高)中的那一幕:文森特强行闯进,把作品递到毛威面前,但是后者看也不看,十分不耐烦地塞给他一个石膏像叫他临摹去,跟随便用一块面包打发乞丐没有分别。文森特终于忍无可忍,把石膏像摔个粉碎……

为什么会这样?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她,一个名叫西恩的妓女。这名妓女不但带着一个年幼的女儿,还怀有身孕。文森特却与她同居,并且有结婚的打算。文森特的亲戚知道这件事之后,莫不怒目切齿。因为梵高家族自认为在荷兰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绝不容许这种伤风败俗的行为破坏家族声誉。从此,文森特到了千夫所指、众叛亲离的境地,连最亲密的弟弟提奥也以停止资助相胁迫。

和其他亲戚一样,毛威表姐夫也避之唯恐不及。在他眼中,文森特又变回一个白痴了。然而毛威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尽管他如此无情,文森特仍然尊敬和感激他。有研究人员统计过文森特的所有书信,直接或间接提及毛威共有152次,在艺术家当中仅次于让—弗朗索瓦·米勒(170次)。

毛威在18882月病逝,终年49岁。当时正在阿尔的文森特得知这个消息后,在刚完成的一幅油画《粉红色桃树》上,提上“纪念毛威”几个字。

这就是文森特。他会愤怒,会争论,会斥责,会破坏,但是纯粹的心灵却没有任何怨恨可进驻的空间,那里只有美丽的星空,只有骄傲的柏树,只有热情的向日葵……在那里,毛威永远是好人。后来对保罗·高更和加歇医生,也是如此。

同样是艺术家,毛威却把道德置于艺术之上。这实在令人遗憾,我想,如果他改行当道德家,说不定能够成为一流。讽刺的是,因为文森特,这个三流画家仍然会在历史占有一席之地。不知道毛威第一次看到文森特的静物素描的时候,有否预见这个未来。

 


View of the Sea at Scheveningen





Flowering Peach Trees, Souvenir de Mau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