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0日

打边炉

  

中国人喜欢火锅,一年四季乐此不疲。

广东也有火锅,却不叫火锅,而叫边炉。吃火锅,就是打边炉。可是,有很多人不知道,打边炉的“边”字其实并非正字,“甂”才是正确的写法。

“甂”字,确实生僻了一些,连《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收录,这叫普罗大众如何接受?所以把“甂”写成读音相同的“边”,也不为大错。况且,“打边炉”这个短语画面感十足,令人毫无难度地想到锅边各种吃相。

当然,“打甂炉”的本意不是欺负广大劳动人民,只不过是想一语点出广东火锅的基本工具——甂和炉。炉,当然是指火炉。甂,是指阔口食盆,常与“瓯”合为“甂瓯”一词,泛指粗陋的陶质小盆小瓮。

根据文字纪录,孔丘弟子极有可能是最早提及甂这种物体的名人。在《孔子家语》的《致思》一章,有这么一段:

 

鲁有俭啬者,瓦鬲煮食,食之自谓其美,盛之土型之器,以进孔子。孔子受之,欢然而悦,如受大牢之馈。子路曰:“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夫子何喜之如此乎?”子曰:“夫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吾非以馔具之为厚,以其食厚而我思焉。”

 

鲁国有个十分节俭的家伙,用瓦鬲煮食(鬲,三足中空的煮具),用瓦甂盛食,然后把好吃的给孔丘品尝。孔丘非常高兴,子路不解:瓦甂是陋器,食物也粗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孔丘指出,一个人在吃到美食的时候会想到至亲,那人吃到美食竟然想到他,显然是把他当至亲,他为此而高兴。

虽然孔丘他老人家为无端增加一个亲戚而高兴,但是广东的南蛮人才不管什么孔夫子孔妻子,就是不用生僻的“甂”字,改用“边”字。到现代,人们已经不知道甂是什么物体了。没关系,知道怎样“打”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