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9日

绿袖子的忧伤

  

1929321,拉尔夫·沃汉·威廉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的歌剧《胖骑士》(后来更名为《恋爱中的约翰爵士》)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首演。这部歌剧改编自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著名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而那位约翰爵士,便是剧中的反面人物、好色之徒约翰·福斯塔夫。

沃汉·威廉斯的这部歌剧在今天鲜有上演的机会,但是剧中有一首短小精悍的乐曲,却一直是各大乐团以及广大乐迷的至爱。它甚至被认为是作曲家的代表作。乐曲叫《绿袖子幻想曲》。

《绿袖子》是16世纪英格兰传统民歌,莎士比亚的原著也提到它。在《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第五幕第五场,福斯塔夫有这样的台词:

让天空降下马铃薯雨!让它轰出《绿袖子》的曲调!

Let the sky rain potatoes! Let it thunder to the tune of 'Greensleeves'! 朱生豪的译文是“让天上落下煽起情欲的马铃薯般大雨点来吧,让它大锣大鼓地响起雷鸣般的情歌吧”)

 

《绿袖子》的作者是谁?历史学家至今仍然未能有明确的答案。存在两种有如云泥之别的说法。

一说,它是勾栏妓院的俚歌。有词源学考释,所谓“绿袖子”,旧时是妓女的隐喻。

另一说,它出自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之手。在向宫廷侍女安妮·博林(Anne Boleyn)求爱遭到拒绝后,他含泪写下这首哀怨的离别之歌。而“绿袖子”,其实是安妮的服饰。

谁是谁非?以鄙人之愚见,历史上的传说、野史、轶闻等,往往都有事实依据,我们不妨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推理。

亨利八世颇具才情,他创作《绿袖子》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这首歌也极有可能打动了安妮。问题是,国王已经有王后,而天主教在当时是禁止离婚的。为了与安妮结合,亨利八世毅然改信容许离婚的新教。“朕即国家”,国王改宗,整个英格兰也得跟着改宗。世世代代信奉天主教的平民百姓对此感到非常不满,但是又不敢公然指责国王,于是将怒气发泄在安妮的身上,辱骂她为“妓女”。她那标志性的绿袖子服饰,也无辜地与妓女扯上关系。安妮当然知道民间粗鄙,但是正如她在写给密友的信中说,只要亨利爱着她,别人怎么说都无所谓。

讽刺的是,现实总会找到你的弱点,予以猛烈攻击。蜜月期过后,亨利八世的“风流病”又再发作,到处拈花惹草。此外,安妮一直无法为英格兰诞下王子,也使国王萌生再度更换王后的念头。终于,在一名奸臣是挑拨下,国王相信了自己戴了绿帽子的流言,下令将王后处死。随着屠刀一落,身首异处,这段以整个王国的利益为信物的爱情,那些荡漾在《绿袖子》之中的眼泪和激情,统统冰消瓦解,无影无踪。亨利八世恐怕不会再唱这首歌了。幸运的是,在机缘巧合下,它飘散到民间,经过吟游诗人的鲁特琴,经过莎士比亚的鹅毛笔,穿越数百年的历史风尘,再缓缓落在沃汉·威廉斯的乐谱上。

 

现在,请暂且放下乐谱,让我介绍一下我最爱的绿袖子。

1858年,但丁·加百列·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遇见“灰姑娘”芳妮·康福思(Fanny Cornforth)——当时只是一名身份低微的女仆。艺术家的目光却穿透灰色外层,发现金光闪闪的矿藏。自此,芳妮成为罗塞蒂的模特儿。四年后,当罗塞蒂陷入丧妻的悲痛之中而不能自拔时,芳妮搬进他的住宅,给他料理家务和抚平创伤。两人的关系进一步发展。

1863年,罗塞蒂以芳妮为模特儿,创作了油画《我的绿袖子》(现藏于美国哈佛美术馆)。透过笔触,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之间的爱情。

啊,我的绿袖子!美丽的绿袖子!你身上的孔雀绿,包裹不住绚烂的情思;你嘴唇的樱桃红,隐含不住跃动的情话。只是……你在想什么呢?你能告诉我吗?为什么你的眼神充满忧伤?

结局是伤感的。

芳妮在1877年离开罗塞蒂。五年后,罗塞蒂去世,终年53岁。芳妮其后开办了一个画廊,展出罗塞蒂生前为她创作的画作。包括这幅《我的绿袖子》。

画中忧伤的眼神,隐约可见安妮·博林的惶恐、温莎妇人的戏谑以及芳妮·康福思的疑惑,那也是世界上所有恋爱中的男女的疑惑:爱情能否持久?在残酷的现实中,爱情能否持久?

而罗塞蒂,用画笔作答。这是最优美的答词,这是最忧伤的答词。

置身在情意绵绵的作品中,她就像一直被恋人拥抱着,从来没有分开过。


Vaughan Williams: Fantasia on Greenslee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