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

菲尔丁之墓

  

长篇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ling)最后一卷第一章,标题为《与读者告别》,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罕有地以稍加压抑的笔调发出一声感喟:

“我的作品寿命再短促,也可能比其体弱多病的作者……活得长久。”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在1749年出版,其时,菲尔丁42岁,距离人生最后的告别只有短短五年。严重的痛风和哮喘使他在“晚年”(本应是作家的壮年)不得不依靠拐杖,也需要经常卧床。想到这一点,印成铅字的凄楚便经由轻抚书页的手指,流到心间,两行眼泪无声地落下。

尽管身体状况令人担忧,菲尔丁还是不得不奋力工作。在18世纪(其实任何时代也是如此),一名纯文学作家想完全依靠写作维持生计,几乎是天方夜谭。为了糊口,他还写过戏剧剧本和办过报纸,均不成功。万分无奈之下,只好从事律师工作(他在1740年取得律师资格),以及任职地区治安法官。

治安法官本来是一个令人馋涎欲滴的岗位,他的前任们都是通过贪污、受贿等非法行径,捞个盆满钵满。然而菲尔丁却拒绝腐败,并以一系列大胆的改革使这个早已声名狼藉的官职恢复尊严和地位。因此,他被英国司法界视为标石。

这个成就虽然令人肃然起敬,却没有为他累积多少财产。更糟糕的是,付出健康和写作时间的宝贵代价。

世界就是这样残酷,总是不让天才专心创作。如此看来,真正的弃儿不是汤姆·琼斯,而是他的作者,是所有饱受现实摧残的波希米亚人。

繁重的工作加重菲尔丁的病情。为了缓解痛楚,他开始服用毒品,酒也喝得越来越凶。过量的酒精,无疑是导致肝硬化的元凶。医生和朋友都大力劝说他到南欧疗养。当时的英国人普遍认为,温暖的气候和丰沛的阳光有助于治病。所以,大半个世纪后,约翰·济慈(John Keats)去了意大利……

1754年夏天,菲尔丁与妻儿告别,乘船离开英国,前往葡萄牙。这一别,便成永诀。抵达里斯本后两个月,菲尔丁病逝。据记载,他死得相当凄惨,任何药物都无法缓解全身的剧痛……恕我无法描述下去。

由于举目无亲,这位18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被草草地安葬在里斯本的圣乔治教堂英国公墓里。直到一百多年后,旅居葡萄牙的英国人才集资为他修建了一座像样的墓碑。

“我的作品寿命再短促,也可能比其体弱多病的作者……活得长久。”

我时常环游世界,不是现实世界,而是想象中的世界。在那个世界,我到过里斯本。在那个世界,我对他说:

先生,你错了。你和你的作品,至今依然活着。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