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在自传《蛤蟆的油》中写道:
“我是想用《美好的星期天》的这场戏,激发观众情不自禁地鼓掌,从而与电影的展开直接地联系起来,观众由此成为电影中的人物。”
这场戏指的是电影最后的高潮部分,贫困潦倒的男女主角雄造和昌子在空无一人的露天音乐厅聆听幻想中的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他们一边陶醉在无声的曼妙之中,一边憧憬着美好的二人生活。这个结局,完美地呼应了影片的开头部分,昌子鼓励有点意志消沉的雄造说:“正因为现实残酷,我们才不能失去梦想,我们要为梦想而活!”
《美好的星期天》(素晴らしき日曜日,1947),在日本上映的时候似乎令黑泽明非常失望,“日本观众硬是不鼓掌,所以效果不佳。”但是到了热情奔放浪漫的法国,却是另一番景象。“法国观众狂热地鼓掌,在不绝的掌声中,当空无一人的音乐厅舞台上传来管弦乐队的演奏声时,观众十分激动。”
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十分寻常,十分普遍。在战后的废墟之上,一对身上只有35日元(当时一个馒头就要10日元)的情侣在饥饿和烦恼之中度过一个星期天。剧情平淡,但是现实与梦想却无时无刻不在激烈地较量。最后梦想战胜现实,在美好的《未完成交响曲》之中落下帷幕。
虽然落下帷幕,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结局。黑泽明希望观众参与其中,鼓励观众在各自的生活中完成这个故事。
《美好的星期天》、《泥醉天使》(1948)、《静静的决斗》(1949)是黑泽明在战后制作的三部励志作品,与后两者相比,《美好的星期天》的色调要明亮得多。
这些在惊世骇俗的《罗生门》(1950)之前的电影,已经炉火纯青,每一个镜头都闪烁着匠心。其实从出道之作《姿三四郎》开始,黑泽明的每一部电影都达到银幕艺术的最高级。他的才华,再多的褒义词也表达不尽。电影之神,名下无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