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热衷绘画和塑造裸体,并不是要再现模特儿那些仪态万方的形体,而是要表现抽象的裸体美。用柏拉图的理论来说的话,就是要追寻人的理型。
柏拉图认为,在物质的背后必定存在着一个抽象的理型。比如人,所有人都是按照“理型人”造出来的,只是造出来的人都是临摹的产物,因而是不完美的。只有理型才是完美的。
为了追寻人的理型,艺术家给模特儿戴上无形的面具。
古代希腊人用戏剧的形式探索真理和揭示命运,要求演员戴着面具演出。面具有多重特殊意义,其中之一是隐藏演员的个性。戴上面具,你就不再是你本人,你是你要饰演的角色。
现在,包括电影在内的现代戏剧,都不再使用面具。这样,问题就产生了。因为演员保留个性的话,就意味着角色的死亡。难怪紧张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要“像畜生一样对待演员”。不过,除了希区柯克之外,又有哪个导演敢这样对待天王一样的演员呢?所以导演的第一难题是选“对”演员。“对”的标准,在于演员与角色的个性是否相近。
一不小心选“错”了演员怎么办?其实也不用担心,观众的审美能力一代不如一代。年轻人一看见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罗密欧就尖叫不已,丝毫不介意甚至不察觉这个黄毛小子已经把一个数百年来最令人景仰的角色演砸了,这对艺术是多大的亵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