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

人欲

  

读书时,学校后面有一小庵,常常传出一些小故事。譬如,某某某因为谈恋爱失败,含泪削发为尼……于是我那弱小的心灵便产生“恋爱很可怕”的恐惧感,同时对似乎可以斩断一切人间烦恼丝的佛教感到不可思议。

绝大多数的宗教和为数不少的哲学家都把人的欲望看作洪水猛兽,但是像佛教这样彻底否定欲望的,实在成一家言,无人可比。好在佛教徒都比较宽容,虔诚如阿育王,狂热如梁武帝等,都没有动用国家机器强迫所有臣民皈依我佛。

宋代产生一种叫理学的思想学说,表面上自孔孟一脉相传,实际上是把儒释道炒成一碟。其中“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显然是来自佛教的。只不过,理学家就不像佛教徒那么宽容了,对处于弱势的女性尤其不宽容。

“存天理,灭人欲”是二程(程颢、程颐)首先提出的,继任者朱熹进一步升级为“革尽人欲,复尽天理”。两个“尽”字,可知其偏激。理学家宣称,天理和人欲势不两立、不共戴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二者绝对不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共存。故此,为了更崇高更伟大的天理,就必须灭掉人欲。

至于什么是人欲,二程和朱熹挖空心思制定很多规则。从这些规则,你可以看到中国式公平。首先,皇帝喜欢干啥就干啥,他干啥都不算人欲。其次,腰金拖紫、甲第连云的男人,只要心里不想做皇帝,他也是干啥都不算人欲。接着,普通男人,只要不僭越,就算三妻四妾、夜夜笙歌都不算人欲。至于可怜的女子,只要心生情愫,就是人欲了。朱熹的女子监狱时时传出“不贞”女子的惨叫,真叫人胆寒,叫人发指。

还好,佛教的寺院不是朱熹的监狱,那个尼姑如果感到后悔的话,将来还可以还俗。曾经是僧人的贾岛就是还俗后去做诗人的,从他“十年磨一剑”这种杀气腾腾的诗句来看,他不还俗迟早会出事,说不定会成为比花和尚鲁智深先进两个朝代的破戒者。

不过,假如看到“新中国”和尚的多姿多彩的生活,贾岛和鲁智深一定会后悔自己过早出生。今天的和尚可以光明正大地破戒,光明正大地饱尝人欲的滋味,完全无需还俗。我想,那还不如学习日本和东南亚的佛教,容许和尚结婚生子好了。毕竟人欲这东西,是灭不了的。既然灭不了,就干脆承认它的存在吧。说不定,天理和人欲就是同一样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