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日

文学书单18

 

跟异乡人卡夫卡不同,雅罗斯拉夫·哈谢克是典型的布拉格人,他用捷克语写出漫画式小说《好兵帅克历险记》。很遗憾,又是一部未完成之作。我们只能再次感慨天妒英才(他只活了39岁)。

苍天无眼?当然,所以中国读者读不到瓦茨拉夫·哈维尔的作品。从政治犯到总统,在激荡的一生中笔耕不辍:戏剧二十多部,诗集和政治论集十多本。论影响力,政治随笔《无权力者的权力》显然是最大的。

和哈维尔一起参加过“布拉格之春”的米兰·昆德拉流亡法国,用《玩笑》、《笑忘书》、《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小说抨击共产主义。晚年深思语言、道德、哲理,作品渐趋晦涩。

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先后在法国和美国流亡四十余年。“给诗人们片刻的幸福吧,别让世界枯萎。”这句诗令人痛心。东欧巨变后,他终于返回没有政治迫害的故土。

好,是时候离开中欧,南下到地中海沿岸逛逛。

西西里人路易吉·皮兰德娄没有成为杀手,他更爱用戏剧表述黑手党故乡的暴力美学。戏剧《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就是典型。他还创作大量以自杀为主题的短篇小说,切勿模仿。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是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他的小说先是(如《化妆舞会》)因为批判社会而遭到法西斯查禁,后又(如《罗马女人》)因为性描写过多而遭到梵蒂冈抵制……哎呀,你别急着搜“罗马女人”嘛。

伊塔罗·卡尔维诺善于创作寓言、神话和传奇故事。据说他对题目特别重视,反复推敲以求制造令人难忘的意象。比如《通往蜘蛛巢的小径》、《看不见的城市》、《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等。

二十世纪意大利涌现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隐逸派。有三个代表人物:朱塞佩·翁加雷蒂、埃乌杰尼奥·蒙塔莱和萨尔瓦多·夸西莫多。他们的诗作有象征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痕迹,又糅合了意大利文艺复兴传统的抒情元素。本人试译蒙塔莱的一句诗:忆起你的微笑,就如涓涓清流 / 穿过干涸河床的乱石,被我偶然发现。

久违的西班牙啊!那里有一位天才诗人——费德里戈·加西亚·洛尔卡。洛尔卡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同性恋(与画家萨尔瓦多·达利有过恋情)、反抗强权(被弗朗哥分子枪杀)、英年早逝(年仅38岁)。另一位诗人胡安·拉蒙·希梅内斯对西班牙语现代主义诗歌产生重大影响,不过中国读者似乎只认识他的小毛驴。

西班牙邻国葡萄牙首次进入我们的书单。费尔南多·佩索阿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葡萄牙语诗人和作家。他的拿手好戏是人格分裂,令读者惶然。惶然就对了,请看随笔集《惶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