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小蓝和小秧来到小平家,一起密谋如何对付那些令人生厌而又不得不去做的暑假作业。当然,最有效率的办法是,每人在语文、数学和英语三本暑假作业之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一科,完成后交换劳动成果。
先来看看他们三人各自的效率。我们以每小时可以完成多少条题目作为参考依据。
小平:语文70,数学70,英语70
小蓝:语文80,数学90,英语100
小秧:语文80,数学100,英语90
他们应该怎样分工合作,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小秧全力讨伐数学作业,小蓝则主攻英语作业,剩下的语文作业就由小平来拼杀。
这样,尽管与小伙伴们相比,小平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都处于劣势,然而在衡量机会成本并作出理性选择之后,小平的语文就有相对的优势了。在经济学上,这叫做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首先提出来的。他在1817年出版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和税收原理》之中,用比较优势论证了自由贸易的好处。是的,自由贸易对每个国家都会带来好处,即使她没有绝对优势。
李嘉图作了一个非常谦卑且与事实不符的假设,他假设英格兰的劳动力只能够生产布或者酒,而且两者的劳动成本都比葡萄牙的要高。
英格兰:布100,酒120
葡萄牙:布90,酒80
可见,无论生产布还是酒,葡萄牙都有绝对优势。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英格兰的布则有比较优势。所以,葡萄牙生产酒,英格兰生产布,然后进行贸易交换,双方得到的利益会是最高的。
前面提到过机会成本。通俗地说,机会成本就是取舍抉择中所舍弃的利益(如果舍弃的利益不止一个,应把最高的那个利益看作机会成本)。
假设,小葡要开商店,她有不为人知的渠道可以用很低的价格购进盗版书、电脑配件和新疆红枣。作为聪明人,她不想开杂货店。所以她决定开电脑配件店,因为经过推算和衡量,电脑配件似乎是最赚钱的,新疆红枣次之,盗版书再次。小葡放弃了开新疆红枣店和盗版书店的机会。那么我们可以说,小葡这次开店的机会成本是开新疆红枣店所获得的利益。
正因为有机会成本,所以人人都具有比较优势。就算是非常平庸的人,只要能够找到自身的比较优势,他也照样可以在事业上、工作中创造出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