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时代几乎是美国1920年代的代名词,只是,1929年10月24日的华尔街大崩盘使它提前画上句号。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很乐意引述查尔斯·狄更斯的经典名著《双城记》开头那一个经典的段落: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坏的年月……遗憾的是,距今虽然只有一百年,却由于没有发生过什么大事,历史书仅用“浮华”二字一笔带过。
那的确是最好的年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坐收渔利的美国爆发一波强劲的经济热浪。美联储工业生产指数由1921年的67点猛升至1929年6月的129点。社会上到处都是发达的机会,如果你愿意,可以把发达视为美国梦。
那的确是最坏的年月。惨烈的战争使很多原本有理想的年轻人沦为迷惘的一代,他们再也不相信政府,再也不高谈爱国。他们丧失了理想、丧失了方向、丧失了将来。
如同所有荷包鼓胀而精神空虚的人一样,爵士时代的美国人,一头扎进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之中,借酒浇心中块垒。
政府的错误政策也助长了纵欲的风气。臭名昭著的禁酒令在1920月1月16日开始生效。社会立即产生逆反心理。黑市酒生意因而火红。黑帮组织也趁机坐大,包括传奇人物芝加哥黑帮老大艾尔·卡彭。
除了饮食男女,纵欲还需要一些调味品——放荡的音乐。爵士乐,因利乘便。
爵士乐诞生在19世纪上半叶。来自非洲不同地区的黑奴把不同风格的非洲音乐带到美国南方种植园,经过不断交流、融合和改造,形成一种风格鲜明的音乐类型。
爵士乐继承了黑人音乐的活力、火辣和不羁,也继承了隐晦的色情味道。因此这种音乐遭到卫道士的谴责。有良好教养的白人家庭总是叮嘱子女远离爵士乐。但是到了1920年代,任何谴责和叮嘱都不起作用。这种靡靡之音乘着时代的风势,走出新奥尔良和堪萨斯城的烟花柳巷,火速疯魔全国,成为时代的标记。
新近发明的收音机,令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保罗·怀特曼、杰里·罗尔·莫顿、金·奥利弗等知名爵士乐手及乐队的音乐传遍千家万户。若不过瘾,还可以走进早已遍地开花爵士酒吧。在那里,迷惘的一代通宵达旦、醉生梦死,自称“Flapper”的新潮女孩也投入寻欢作乐的浪潮。所有人都没日没夜地沉溺在疯狂之中,仿佛明天永远也不会来临。
要体会爵士时代的浮华,你需要阅读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文学作品。它们是爵士时代的一面镜子……甚至乎,连作者本人也是一面镜子。
1920年出版的《人间天堂》使菲茨杰拉德一举成名。再经《美丽的不幸者》、《爵士时代的故事》到《了不起的盖茨比》,他的名声和财富到达最高峰。然而,随着爵士时代的结束,这个时代之子顿时变成遗孤。无论他多么努力,他的小说和故事再也无人问津。1940年隆冬,他在冷漠中死去,年仅44岁。
菲茨杰拉德确实了不起,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样,他的佳人黛西——美国的读者们,不管多么庸俗,多么虚荣,多么张狂,他都依然守着心中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