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1日

死在病院

 

1990年出版的《死在病院》(病院で死ぬということ)获日本随笔家俱乐部奖,也许令人意外,因为作者山崎章郎的职业并非作家,而是医生,在此之前从未出版过任何书籍。那么,他为什么突然想成为作家?

“我想改变存在于日本的终末期医疗的可怕现状……对于不可避免的死亡,除了悲叹之外,我们更应留意到,要在最后的关头,使一个人的固有人格,依然能够获得尊重,而不应把他当成只是多数人中的一人而已。”

山崎指出,(当时的)社会对末期癌症的治疗存在两大问题:第一,无论医生还是病人家属,对病人隐瞒病情是普遍共识;第二,无论医生还是病人家属,对病人过度治疗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作者通过十个真实的临终病例,对此提出商榷:第一,隐瞒病情,病人迟早会怀疑,然后陷入被医生和亲人欺骗的深深的绝望中;第二,过度治疗,表面上延长病人的寿命,实际上是延长痛苦。最终,病人被剥夺最后的尊严,凄然离开人世。

作者呼吁临终关怀,第一步是将病情如实地告诉病人,让他规划有限的余生。而治疗,则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为先。他认为,最有尊严的死,是死在家中,在亲友的陪伴下,平静地走向人生的终点。这让人不期然想到 Seasons in the Sun 这首歌。虽然歌中充满伤感和无奈之情,但是能够躺在床上与代表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人逐一道别,也是一种幸运。

如前所述,作者并非作家,写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在《跋》中承认:“我花了两年时间写这一本书。我在中途曾经数度触礁,但每在这种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许多已经作古的病人,以及曾经对我说,如果我完成了此书,要带一本到她坟前的好友铃木裕子。”

这段话,令人动容。在大多数病人眼中,医生对生死麻木不仁,是一种机器人一样的存在。然而山崎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正因为如此,才写得出这样一部感人肺腑的作品;正因为感人肺腑,才对日本社会影响至深。

顺便一提,中国人大概是避讳“死”这个字,中译本将书名改为“最后的尊严”,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在2001年出版。销量不佳,没有再版。

 



2022年5月29日

Rollermania

 

主唱 Les McKeown、贝司手 Alan Longmuir、鼓手 Derek Longmuir,、两名吉他手 Stuart "Woody" Wood Eric Faulkner,这是七十年代中期红极一时苏格兰摇滚乐队 Bay City Rollers 的“经典5”。

Les McKeown 并非始创成员,但是他在1973年末加入之后,给乐队带来质的变化。寂寂无闻的男孩们,要展翅高飞了。

“经典5”录制的第一首歌 Remember (Sha-La-La-La),便打上英国单曲榜第6位,接着推出的 Shang-a-LangSummerlove SensationAll of Me Loves All of You 均进入前5

19751976两年,是 Bay City Rollers 的巅峰。Bye, Bye, Baby(翻唱 Four Seasons)在英国单曲榜榜首位置停留6周之久,Give a Little Love 也在榜首停留3周。“Rollermania”一词诞生了,旋即充斥于各类传媒。在此之前只有 The Beatles 创造过“Beatlemania”。可见歌迷的确很狂热。

乘着热潮,他们向美国进军。1976年单曲 Saturday Night 不但登上美国榜榜首,更疯魔全球。同年的 Money Honey I Only Want to Be with You(翻唱 Dusty Springfield)也相当火热。

然而,Bay City Rollers 毕竟不是 The Beatles,七十年代的潮流也比六十年代的转换得更快。1977年陡然生变。虽然他们积极面对,尝试向蓝调摇滚和新浪潮等转型,然而均不成功。于是,解散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结局了。

随后我们走过 Michael Jackson Madonna 主导的八十年代,走过 Britpop Eurodance 日夜轰鸣的九十年代,新世纪也不知所谓地消磨了头二十年。如今,Alan Longmuir Les McKeown 已经离世,最伤心的歌迷都年过五十了。对他们来说,“Rollermania”如同稍纵即逝的青春,绚烂过后,化作记忆中的星宿,遥不可及、闪烁不定,却是永恒。

 

Album: Rock and Roll Love



2022年5月28日

贪泉

 

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道,一处古时候叫做石门的地方,曾经有一眼贪泉。相传,饮过泉水即起贪念,故而得名。

历代官员皆有意避开这个地方,原因可能有二。其一,俗语说“崩口人忌崩口碗”,贪官自然避讳“贪”字;其二,贪官害怕喝了贪泉的水,负负得正,变成两袖清风、家徒四壁,那比死还要难受。

然而东晋吴隐之在任广州刺史的时候,却偏偏不信邪,大饮贪泉水,并赋诗一首: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吴隐之自比伯夷、叔齐,真心不变,无惧贪泉玷污。而后世的官员,依样画葫芦,自比吴隐之,无惧负负得正,一上任便直奔贪泉。到了明代,当地老百姓对伪君子们的烦扰终于忍无可忍,怒而将贪泉填平。令人啼笑皆非的贪泉秀至此落幕。

吴隐之痛饮贪泉之水,声名鹊起。孔丘则拒饮盗泉之水,备受好评。饮与不饮,异曲同工。至于是否如贪泉一样,盗泉之水令人变成强盗?孔丘并未说明,拒饮的原因仅仅是“恶其名也”。

一句“恶其名也”,足见孔丘学艺不精。按照李白推理,“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与酒泉一样,贪泉、盗泉的存在其实是中华大地热爱贪贿和偷盗的体现。孔丘竟敢与天地对抗,真是礼义廉耻尽失啊!

孔丘又指点说:“名不正则言不顺。”鄙人名叫桔子,名肯定是不正的(正桔子是一种水果)。假如阁下憎恶鄙人,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为孔丘式,抵制所有柑橘属水果;二是吴隐之式,大吃特吃,甚至连芬达、美年达和酷儿都不要放过。

 



2022年5月26日

海瑞骂皇帝

 

海瑞是中国老百姓朝思暮想的典型父母官,除了像清水一样清廉之外,更敢于冒死替草民发声。

“海瑞骂皇帝”在民间戏台上演了无数回,骂得痛快淋漓,为人津津乐道,不料在1966年却离奇地变了味。“无产阶级代表”忽然之间变成“右倾机会主义者”,其心可诛。他之所以骂皇帝是因为爱皇帝,证据是,狱中的海瑞得知嘉靖驾崩的消息,立即哭晕过去。

那我们就来看看海瑞怎么骂皇帝。事件发生在明朝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沉湎黄老之术而不能自拔的嘉靖帝朱厚璁听信神棍之言,以为京城仙人巷是龙脉要冲,在此修建灵坛炼丹,必定水到渠成。

水到渠成之前还有一两件小事要处理,那就是强拆,然后是镇压维权的刁民(这是历史,不是新闻,稍安勿躁)。只是,时任户部主事的海瑞并不以小事看待,上书《治安疏》,洋洋洒洒三千字,历数嘉靖登基以来的劣迹……为免被误读为借古讽今,本文就不加引述了。不过有一句话还是值得分享的。“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令人叹绝吧。这是拿“嘉靖”这个年号来拆词,变成“家家皆净”。真是太岁头上动土,海瑞的胆子大得惊人。嘉靖勃然大怒,将奏本狠狠扔到地上,下令处斩这个乱臣。

其实海瑞早已抱着必死的决心,预先买了口棺材、遣散家中奴婢、与好友饯别,好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慷慨。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嘉靖没有成人之美。他又改变主意了,将死刑改为死缓。

历史学家一般认为,嘉靖并非暴君,年轻时一度励精图治,开创过所谓“嘉靖中兴”的局面,只是步入中年之后,越来越迷信,一心求长生不老,荒废朝政。也许是海瑞的逆耳忠言在动了他的肝火的同时也动了他的良知,遂未执行死刑。但是金口一开不可随便更改,那就让他无限期关在监牢吧。放心好了,海瑞没有呆太久。大约一年,嘉靖便一命呜呼,死因是……服用了长生不老药(谁说中国人不懂幽默,史书里就有一大堆)。临终前嘉靖想起海瑞,在遗诏中吩咐儿子将其释放。

种种迹象显示,嘉靖的智力在中国历代统治者的平均水平之上(也就是说,绝非小学程度)。因此我们还可以作如下推断。怒气全消之后,嘉靖发觉自己中了海瑞的诡计。海瑞想借皇帝的刀而流芳百世,一旦遂愿,杀人者势必遗臭万年。于是嘉靖使出拖延大法化解之。这样的话,海瑞就不是什么“右倾机会主义者”。他哭晕的原因不是爱皇帝,而是恨皇帝太聪明了。

 


 

2022年5月25日

风向鸡

 

“他像风向鸡一样漂亮,”一名想以艺术品味博取声望的镇议员评论道,“只是不如风向鸡有用。”又怕让人觉得不够务实,于是补充了一句。他的确很务实。

 

以上是童话《快乐王子》中的一段。

奥斯卡·王尔德的机智和幽默无人能及,仅仅一句台词,就将一名政客赤裸裸地展露在舞台上,并且让他以为自己穿得很华丽。

追求面面俱到的政客应该多向风向鸡学习。风向鸡全天候、多功能,既能指示风向,又美化了建筑物,还有重要的宗教意义呢。宗教意义?你不知道吧,那我们就从一千多年前说起。

中世纪初期,欧洲一些教堂已经用公鸡雕塑装饰屋顶,因为公鸡是天主教教廷的创始人圣彼得的象征。

根据《路加福音》第22章所记载,耶稣被捕之前,彼得曾经信誓旦旦:“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然而耶稣却预告:“彼得!我告诉你,今日鸡还没有叫,你要三次说不认得我。”结果真如耶稣所言。

人是十分软弱的,尤其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所幸的是,彼得后来战胜了人性的弱点,自我救赎。正如中国老话“知耻近乎勇”,他创办教会,冒死传教,最后像耶稣一样在十字架上殉道。

由于识字率极低,对中世纪人来说,图像无疑是最直观的教育。当他们远远望见教堂屋顶的公鸡雕塑,自然会想到圣彼得,继而想到忠诚如圣彼得者都会软弱,反观自己,一个凡夫俗子,如果不戒慎恐惧,时刻保持虔诚之心,就更容易被魔鬼俘虏了。

至于雕塑鸡如何变成风向鸡,不难猜测,那是一次意外。一阵强风,一个不够坚固的雕塑随风转动……人们发现,它的嘴巴或者尾巴正好可以指示风向。于是,以后屋顶上的鸡,都是风向鸡。

 



2022年5月23日

足球场上的肉豆蔻

 

Nutmeg,肉豆蔻,是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一种常绿植物。当然,除了植物学家之外没有几个人会关心它的叶子绿不绿,这种植物最叫人心花怒放加食指大动的是种子。作为极具风味的香辛料,东南亚和欧洲的很多菜式都离不开它。不过,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不是厨房里的肉豆蔻,而是足球场上的。

作为足球术语,肉豆蔻是一种运球技术。你只要将皮球巧妙地从对方球员的两腿之间通过,就完成一次肉豆蔻。至于你的身体是否沿用皮球的路线,还是另辟蹊径,则没有明确规定。小弟的建议是,除非是韩信的粉丝,否则,擦肩而过还是最安全也是最雅观的。

对肉豆蔻这种技术,北京话评述员会称为“穿裆过人”,而粤语讲波佬则称作“通坑渠”(粤语“坑渠”专指下水道、臭水沟)。相比之下,还是英语“nutmeg”更有想象力和更有色彩。

有趣的是,不少以英语为母语的足球迷不知道肉豆蔻为什么叫肉豆蔻。其实,只要看看在磨成粉末之前的肉豆蔻,那圆或椭圆的形状,那皱巴巴的表面,是不是很像某个男性生殖器官?没错,正是阴囊。阴囊位于男士的两腿之间,而两腿之间又是这种运球技术的必经之路,所以美其名曰肉豆蔻,不但十分贴切,还很有幽默感呢。

肉豆蔻这个足球术语产生于1970年代末,行之有效,直到近年女子足球迅猛发展加上极左思想兴风作浪,问题就出现了。既然女性和中性人没有肉豆蔻,那它就不应该是女子足球赛的用语。希望那些不断叫嚣与男子足球员同工同酬的进步女子足球员尽快想出一个男女中三性通用的进步词语取代肉豆蔻吧。无花果如何?

 



2022年5月22日

足球史上最悬殊的比分:149-0

 

       149-0,这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承认的足球史上最悬殊的比分。历史性时刻发生在2002年,马达加斯加联赛的最后一轮。

先介绍一下非洲黑人国家马达加斯加足球联赛的特别赛制。

1、一共有24支球队参加第一圈比赛——分4组,每组6支,单循环赛,各小组前3名晋级。

2、第二圈比赛——从第一圈晋级的12支球队,分2组,每组6支,单循环赛,各小组前2名进入决赛圈。

3、决赛圈——从第二圈晋级的4支球队,双循环赛,积分最高的球队夺冠。

比赛积分按照国际惯例:胜3分、平1分、负0分。

让我们直接进入2002年度联赛的决赛圈,AS阿德玛在5场比赛后积10分领先,而上届冠军奥林匹克埃米内在4场比赛后只有5分。他们要成功卫冕的话,首先必须在第5场比赛战胜DSA塔那那利佛,然后在最后一场直接砍倒阿德玛。

一开始,事情似乎朝着奥林匹克所设想的方向发展,球队领先塔那那利佛2-1,比赛进入伤停补时阶段,3分积分几乎到手。就在这个时候,裁判给了对手一个“莫须有”的点球,最终赛果变成2-2。打平,意味着奥林匹克卫冕失败,最后一场与阿德玛的比赛只是例行公事,无论胜平负,冠军都是属于对方的。

由于那个“莫须有”的点球太过离谱,奥林匹克球队上下一致认为马达加斯加足球协会是幕后黑手,目的是确保他们心仪的阿德玛夺冠。出于报复,在最后一场比赛,奥林匹克球员不停地将球踢进自家球门,一共149次。结果,奥林匹克以0149负于阿德玛,创下世界纪录。

破纪录是要付出一点代价的。奥林匹克的主教练被视作首犯,停职三年。四名进乌龙球进得特别凶的球员是从犯,禁赛一个球季。旁观都有罪,其余在场球员包括阿德玛球员,受到警告处分……这实在令人费解,阿德玛球员何罪之有?对方进乌龙球,难道要帮助他们防守吗?

一场闹剧!

 

2022年5月20日

崖广

 

韩愈有一首叫《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的诗,其中四句:“路穷台殿辟,佛事焕且俨。剖竹走泉源,开廊架崖广。”道出佛寺所处之地势,偏僻险峻,骇目惊心,连向来对佛教有偏见的诗人也不由得生出几分敬意。

请留意“崖广”这个词。“崖”,自然是山崖。“广”呢,《辞源》解:一、因岩架成之屋;二、小屋。这个字,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会读错。

“广”,应该读作yǎn,古时反切法注为“鱼检切”(即“鱼”字的声母拼“检”字的韵母和声调),或“鱼埯切”。

必须注意,古时“yǎn”是“广”字唯一的发音。今天我们将它读作“guǎng”,是因为“廣”字以部分省略的方式简化为“广”字。在简体化之前,它们是两个在字义上风马牛不相及的字。无奈“广”(yǎn)今日已成死字,“广”(guǎng)便鸠占鹊巢、喧宾夺主,不费吹灰之力。

“廣”字的简体化并没有使广东和广西人忘记“广”字,“崖广”这个词一直在粤语里(只是有不少人错写成“牙烟”),借用其山崖小屋的本义,比喻各种危险境况。好比说,“呢个龙门唔识打手锤,对手每次开角球都好崖广。”(这个守门员不会双拳击球,对方每个角球都能制造险情)

韩愈在湘西看见的崖广,早已被历史摧残。我们只能通过保存至今的恒山悬空寺,体味一下那种险地。不过韩愈后来用行动和生理反应告诉我们,中国最崖广的地方还是华山。史书记载他在华山之上吓得屁滚尿流,“乃作遗书,发狂恸哭”。最后,随行人员将他灌醉后抬回山下。真崖广!

 


悬空寺

2022年5月18日

悲痛的五个阶段

 

瑞士精神科医生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sabeth Kübler-Ross)被《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100位思想家”之一。主要成就来自1969年出版的著作《论死亡与临终》,她提出“悲痛的五个阶段”,这套理论后来被称作“库伯勒—罗斯模型”。

库伯勒—罗斯通过对200个绝症末期患者的观察和访谈,归纳出他们在心理上经历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否认。

患者在极度震惊之余,会拒绝接受诊断结果。

“医院一定弄错了,我的身体这么好,怎么可能……”

他甚至幻想眼前一切只不过是一场噩梦,一觉醒来之后就会恢复原状。

 

第二阶段:愤怒。

当患者知道事实无法改变,便开始迁怒于世界及他人。

“为什么是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苍天瞎眼了!”

愤怒可以掩盖自身的痛苦、无助和挫折感,同时也给他人带来苦恼和伤害。

 

第三阶段:商讨。

这个阶段,患者会与一个有力量的对象展开对话。这个对象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个超自然的存在。

“神啊,只要让我活下去,我什么都愿意。”

他会同时生出悔恨。

“如果早点戒烟的话……”“如果多些锻炼身体……”

 

第四阶段:绝望。

患者经过多番对抗之后,精疲力竭,开始沮丧和萎靡,继而自我放弃和自我封闭。

“完了,我的一生要这般悲惨地终结了。”

 

第五阶段:接受。

患者受外界启发,或者自己想通了,主动驱散负面情绪。

“每个人都会死。与其自怨自艾,不如珍惜最后的时光。”

 

库伯勒—罗斯显然跟其他自鸣得意的思想家和学者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相当“接地气”。“库伯勒—罗斯模型”毫不故弄玄虚,它是可经验的,可延伸的。我们可以将之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其它挫折上。

例如失恋。

第一阶段:“不,不可能的,她说分手只是开玩笑。”

第二阶段:“太过分了,她一定会后悔的!”

第三阶段:“求求你,不要走,你要我干什么就干什么。”

第四阶段:“没有她,我的生活一片荒芜。”

第五阶段:“性格的确不合,分开或者对双方都是好事。”

 

当然,每个人的悲痛不一样,每个人承受悲痛的能力也不一样。我们不知道“库伯勒—罗斯模型”对减轻悲痛起多大作用,但是它至少指出一条路:每个人都可以走出悲痛,只要你愿意的话。

 

2022年5月16日

剃发令与胡子税

  

清兵甫入关便急不可耐地颁行臭名昭著的剃发令,强迫汉人(指汉人汉子,在古人眼中,女子不是人)剃大半个光头,以烘托一条野蛮的小辫子。

信奉儒教的汉人从不敢违反教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即便身高七尺、体重五百斤的大男人,也留一头及臀的长发。北狄那种不忍描述的发型,不但丑陋,而且不孝。故此,面对鞑子“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叫嚣(令人不期然想到“打出来,堕出来,流出来,就是不能生下来!”)时,很多汉人宁死不屈。

到底有多少汉人因为剃发令而丢掉性命?经过满清二百多年的隐瞒和淡化,今天已经难以掌握真实的数字了。不过从各方资料粗略估算,死者不会少于一百万。

满清阵脚未稳就急于强推剃发令,差点倒台,实在令人不解。窃以为,答案只有四个字:自惭形秽。自惭形秽,衍生四个不自信:道路不自信、理论不自信、制度不自信、文化不自信,所以它要用暴力逼迫先进者退到自己所处的落后水平。

 

俗语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样发生在17世纪,同样自惭形秽的俄罗斯人,却给东方蛮族上了一课,不愧为老大哥。

彼得大帝首先将首都从偏远的莫斯科向西迁往位于波罗的海海滨的圣彼得堡,然后颁布一系列改革政策,全面向欧洲先进国家学习,包括要求全国男子刮掉大胡子。

相对于汉人对头发,俄人对胡子的感情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觉得大胡子是俄罗斯民族的标记、是男子气概的象征,最重要的是,虔诚的东正教信徒认为没有大胡子就无法进入天堂。一众大胡子公开表示以死抗争。怎么办?彼得大帝没有诉诸武力,而是用一个非常聪明的方法解决问题。那就是,税收。留大胡子可以,交税吧!

胡子税按职业划分若干等级,以便人人都支付得起。比如说,贵族需要每年交付100卢布,商人的胡子则值60卢布,而农夫有特别优惠,每次进城交纳1戈比(1卢布=100戈比)即可,不进城不用交。

结果,发生很有戏剧性的变化。那些扬言要胡子不要命的大男人们,却为了节省一笔费用而主动刮掉胡子。这恐怕连最优秀的心理学家也无法给予合理的解释。俗语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原来钱比命重要。

 



2022年5月14日

猫王三明治

  

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Elvis Presley)虽然不会谱曲填词,令歌迷多少有点遗憾,但是这并不表示创造力阙如。他的创造力体现在美食上。在美国南方州份十分流行埃尔维斯三明治(Elvis sandwich),正是以发明人命名的。

其时1976年,话说我们的摇滚之王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开完演唱会之后,立即乔装打扮,以夜色作掩护,溜进一家星级饭馆品尝当地知名美食:愚人金长条面包(Fool’s Gold Loaf)。

所谓愚人金,其实是黄铁矿的俗称。黄铁矿酷似黄金,遂为骗子所利用,而贪婪的愚人又屡屡中计。愚人金长条面包同样可以骗人,看上去跟普通长条面包并无区别,只有在吃过一口之后,你才会发现它那丰盛得令人敬畏的馅儿:一磅重培根肉、一大罐花生酱和一大罐果酱,热量高达8000大卡(1大卡=4.18千焦)。8000大卡是一个怎样的数值?美国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日的热量摄取量为,男2500大卡和女2000大卡。

猫王嗜食重口味和高热量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这或者就是他“晚年”发福的主要原因)。所以愚人黄金长条面包从第一口开始便俘虏猫王的心(以及胃),我们不应该感到奇怪。只是没有想到,他的瘾头会那么大,以至在回家的飞机上,心痒难耐,坐立不安,非要马上吃上一口不可。

心动不如行动。利用飞机上提供的有限食材,猫王很有创造力地发明了猫王版愚人金长条面包——后来人们称之为埃尔维斯三明治。

材料有,花生酱、培根肉、香蕉和切片面包。与愚人金长条面包对比,猫王用切片面包代替长条面包,用切成薄片的香蕉代替果酱。好,大功告成!不但猫王大快朵颐,飞机上有幸分享过的人都赞不绝口。埃尔维斯三明治从此不胫而走。

小弟决定做一个埃尔维斯三明治向猫王致敬。鉴于对肉类兴趣不大(声明:本人并非素食主义者,也向来歧视素食主义),所以我采用日本美食网红有子(Ariko)的版本:在两片面包之间的是花生酱、蓝莓酱和香蕉。热量远远低于8000大卡。至于味道……吃完之后我忍不住扭着屁股高唱 The Wonder of You 呢。

顺便一提,在饮料方面,猫王推荐香槟和 Perrier 矿泉水。(偶尔)滴酒不沾的我选择后者,确实很匹配。

 



2022年5月12日

布伊刀

  

你也许知道,大卫·鲍伊(David Bowie)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其实是艺名。他的原名叫大卫·罗伯特·琼斯(David Robert Jones)。如果你在伦敦街头大喊一声“大卫·琼斯”,想必有很多人向你招手。正因为名字过于平凡,同时又避免活在那个大卫·琼斯(Davy Jones)的阴影下——此人是当时十分火红的摇滚乐队梦骑士(The Monkees)的主唱——大卫·鲍伊便诞生了。

有前卫歌手用一种颜色做艺名,也有英俊作家用一种水果做笔名。自己起的名字,都有非常个人的理由。“Bowie”的来由又是什么?答案是布伊刀(Bowie knife),一种男士们爱不释手的格斗短刀。

首先纠正一个无伤大雅的错误,“Bowie knife”中的“Bowie”不读作惯常的“鲍伊”,而是特殊的“布伊”。那是因为詹姆斯·布伊(James Bowie)就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姓氏和他的发明物的。我们尊重原创者。

时间是1830年。布伊,这个好勇斗狠的小混混(幸好美国没有荒唐可笑的“污蔑革命烈士罪”),由于树敌太多的缘故,需要时刻武装自己。于是他设计了一种贴身的、轻巧的、攻守兼备的短刀,并礼聘全国最好的铁匠詹姆斯·布莱克(James Black)为其锻造。那就是布伊刀。

没多久,布伊和布伊刀一战成名。当时布伊仅以一把布伊刀,手刃三名持手枪的袭击者。

布伊后来死于1836年的阿拉摩战役(德克萨斯革命中一场著名的战役),战到弹尽粮绝之后,继续用布伊刀英勇杀敌,直至牺牲。布伊成为同袍的榜样和民众的英雄,布伊刀也成为自由和革命精神的象征。所以,当约翰·兰博(John Rambo)的布伊刀插到那名已经吓破了胆的卑鄙政客的脑袋旁,我们感到十分痛快。

 



2022年5月11日

卓别林的误判

 

“电影不过一时狂热。它是罐头戏剧,而有血有肉的舞台表演才是观众真正想看的。”

 

查理·卓别林在1916年发表过上述论断。自然,它备受嘲笑,甚至被嘲为“史上最愚蠢的误判”之一。

只是,真正误判的不是卓别林。笑得太鲁莽,误打稻草人也不自知,人们就误在忽略了说话人说话时的语气,以及背景。

在成为电影明星之前,卓别林的确是有血有肉的舞台演员,是英国著名的弗雷德·卡尔诺剧团的台柱。他随剧团到美国巡回演出期间,被拱顶石电影公司看中。其时1913年。

在电影这个更加广阔的舞台上,卓别林的编导和表演天赋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他不但屡次创下票房纪录,而且大幅提升了电影的艺术价值,将过去互掷蛋糕式的闹剧改造为有思想深度的喜剧。所以,到1916年,他成为片酬最高的演员,也是全球最高薪的打工皇帝之一,绝对实至名归。

可是,那个年代人们并不像今天这样崇拜电影明星并且把他们奢华的生活视为理所当然。卓别林史无前例的高薪招致不少批评。他讲过一件趣事,某次他走出火车站,无意中听到两个报童在窃窃私语:“你看看那个家伙,他就是那个腰缠万贯的演员,真人竟然像流浪汉一样破烂。”虽然有自嘲的成分,但是从中看出一些人对演员的轻蔑态度。如果发生在今天,即便是一名三流演员,也肯定被团团围住索要签名和合照。

在那样的背景下,卓别林所说的“电影不过是一时的狂热。它是罐头戏剧,而有血有肉的舞台表演才是观众真正想看的。”就不能完全按照表面意思去理解了。擅长考试的学生好像也喜欢这样说话的。

 



2022年5月9日

从娃娃抓起

 









以上是美国一本科普读物中的插图。它通过一个滚动的保龄球,向少年儿童演示牛顿运动定律。我们除了赞赏摄影技术(竟然将滚动的保龄球拍得像静止的一样,令人怀疑这是摆拍的)之外,也要为构图的深层意义点赞。

请仔细看看保龄球后面的六名男女配角。首先,在性别上,六个人平均分配,三男三女,彰显性别平等。其次,在种族上,四个白人(其中一个拉丁裔)、一个黑人加一个黄人,这个比例,相当符合当下美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由此可见,为了向美国下一代鬼鬼祟祟地灌输所谓的“政治正确”观念,作者、编者以及所有所谓的“进步”知识分子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连一张小小的插图都不放过,要它成为“讲好左翼故事”的宣传栏。

美中不足的是(请恕鄙人吹毛求疵),他们似乎忽视了宗教上的平衡。要是图中增加一个裹黑罩袍的阿富汗伊斯兰妇女、一个戴大头巾的印度锡克教大胡子和一名脑满肠肥的中国少林寺党委书记,那就完美了。如果不怕挤的话,还应该增加黑人奥巴马和他的黑人老婆最惦记的变性人、同性恋者和大麻瘾君子……啊,此刻我们已经预见地球村、天下一家、多元文化、命运共同体炒成一碟的美好景象,真激动人心!

也许有人质疑,增加那么多配角,恐怕就没有主角保龄球的位置了吧。呸,革命关键时刻还胡扯什么保龄球?简直是法西斯分子!种族主义者!吃人肉的资本家!保龄球算什么?伊萨克·牛顿算什么?科学精神算什么?记住,“政治正确”才是宇宙第一定律!至于宇宙第二定律,至今尚未发现。

 

背诵本文。明天抽查。

2022年5月8日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这是常常被人引用的警句。只是对于它的出处,却有不少错误的说法。温斯顿·丘吉尔?斯大林?毛泽东?实际上,比人们想象的要早得多,它出自公元前4世纪的古印度梵语经典,《实利论》。

这部经典的作者叫考底利耶。他是旃陀罗笈多最聪明的谋士、孔雀王朝最有贡献的立国功臣。《实利论》的创作目的,是向国王全方位讲解治国之术,故而有学者将之与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相提并论。

论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考底利耶指出,由于边境接壤必然引发纠纷,邻国必然成为本国的敌人。同样道理,邻国与其他邻国也会互相敌对。一个伟大的征服者应该清楚知道这一点: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联合敌人的敌人,对付共同的敌人。

一百年后,范雎献上“远交近攻”策略,奠定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不知道他是不是从西域商人那里学到考底利耶的一点智慧。

与“远交近攻”相比,考底利耶的另一份遗产“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似乎得到更广泛的引用和应用。例如,“二战”时,丘吉尔联合恶魔斯大林对付另一个恶魔希特勒。而远东也有一个好例子,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与日本友人佐佐木更三等人的谈话,便是佐证。

 


2022年5月6日

欺诈——奥林匹克的初心

 

饮水当思源,奥林匹克运动员和安全套制造商应该感激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始祖,珀罗普斯。没有他,就没有今日价值连城的奖牌,和春宵。

根据希腊传说,珀罗普斯是西皮罗斯国王坦塔罗斯的儿子。没人想到,爱搞恶作剧的父亲把儿子也搞成恶作剧的一部分——烹成肉羹,宴请诸神。在这件事上,诸神难得没有糊涂,判处亵渎者饥渴之刑,并让受害者复活。

重获新生的珀罗普斯享受完一段与海神波塞冬的同性恋生活之后,要一尝异性之间的鱼水之欢,于是向仙姿玉色的希波达弥亚求婚。只是,美人的父亲、皮萨国王俄诺玛俄斯却不希望女儿嫁出去。国内流传那么一个预言:公主出嫁之日,就是国王丧命之时。

俄诺玛俄斯向所有求婚者提出一个条件:跟他比赛马车,若求婚者胜出,女儿和王国都拱手相让;若输掉,则被当场处死。俄诺玛俄斯是世界第一赛车手,一生未尝败绩,轻而易举地让13个鲁莽的求婚者为爱情付出了生命代价,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珀罗普斯自然不想成为第14个风流鬼,但是又不甘心放弃石榴裙。怎么办?这时候,身体某部分勃然胀大……那是遗传自父亲的奸狡基因。他偷偷地跟俄诺玛俄斯的贴身仆人兼马车保养员密耳提罗斯取得联系,以事成之后的半个王国作为贿款。后者遂在赛前松动了马车的销钉,导致国王摔死在赛道上。

珀罗普斯终于赢走美人和王国。为了庆祝这个很不一般的胜利,他在奥林匹亚这个地方举办了一个大型运动会,邀请各路英雄前来竞技。这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

故事还没有结束。

当密耳提罗斯按照事前约定,索要半个王国的时候,珀罗普斯出尔反尔,并且杀人灭口。杀人灭口的好处是,不但保住王国,也守住比赛作弊的秘密。不料密耳提罗斯在断气前诅咒了珀罗普斯全族。

在古代神话里,临死前的诅咒有无比巨大的力量。可怕的灾难从此落到珀罗普斯的子孙的头上,兄弟相残、妻杀夫、子弑母等等一大串乌七八糟的东西。令人稍稍失望的却是,当事人并没有得到现世报。

 


Pelops and Hippodamia racing in a bas-relief

2022年5月4日

昨日重现

 

1973年,日新月异的流行乐坛突然生出怀旧之情,五十年代的老歌重返无线电波。卡朋特(Carpenters)两兄妹理查德和凯伦感到特别高兴。他们决定用一首歌反映当前这种难得一见的好现象。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勾起歌迷的集体记忆,引发广泛共鸣,单曲最高登上美国榜第2位和英国榜第2位。

 

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Waitin' for my favorite songs

When they played I'd sing along, it made me smile

 

百无聊赖地趴在床上,手指沿着收音机的圆形喇叭来回滑行,直到一首心爱的歌曲破茧而出……精神大振,灿烂的笑容重返脸上,你有这种经验吗?

你也许没有。因为在1979年,The Buggles 已经作出“Video killed the radio star”的判断。而进入21世纪,则是“Internet killed the video and radio stars”。互联网涨潮,淹没一切电台和唱片店。

 

Those old melodies still sound so good to me

As they melt the years away

 

曾经有个女生,说她很喜欢这首歌,问你的看法。你是死硬派摇滚少年,或者只为杰克逊的月球漫步倾倒,自然对这种“小资情调”嗤之以鼻。在一通故作高深的批评之后,她生气了。从此再没有说过一句话。

 

All my best memories come back clearly to me

Some can even make me cry, just like before

It's yesterday once more

 

很多年之后,某个落寞的深夜,一阵酒醉的晕眩,不知道从哪里飘来似曾相似的调子……

旋律在六十年代之前最常用的E大调之上响起,和声以五十年代最流行的方式衬托,然后是凯伦那天使一般的嗓音。不知不觉间,所有时间的壁垒都像耶利哥城墙一样坍塌。

是的,歌手已经走了,收音机和唱片会消亡。然而,当歌声带出一串杳渺的往事,你终于明白,有些事物是 timeless 的。


Carpenters - Yesterday Once More

2022年5月3日

老饕

 

贪嘴之徒(俗称“吃货”)常常被戏称为老饕。始作俑者,原来是鼎鼎有名的苏东坡。

“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此句出自苏轼的《老饕赋》。那么,万物的丰盛是如何滋养老饕的呢?作者举例说明,“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樱桃蜜、杏仁糕,配搭酒糟煮蛤蟹,半熟微生时最鲜嫩爽口……哇,仅仅几句,已经叫老饕们的唾液腺难以自持了。

可是,请恕小弟吹毛求疵,当中有个微不足道的瑕疵,必须指出。

众所周知,饕者,饕餮也,本义为传说中的兽类,其身如牛羊,却有人一样的面和手,还有一双曲角和尖利无比的虎齿。值得注意的是,饕和餮是有分别的。分别在,餮是肉食动物,茹毛饮血;饕是“财”食动物,专吃钱财。故此,那些贪嘴之徒应该叫“老餮”才对,而“老饕”这个雅号更适合贪官和奸商。

不过,有一人以一己之力,将“饕”和“餮”合而为一。根据东方朔的《神异经》引述:“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所讲的是,缙云氏有个不才子,既贪财又贪食,欲壑难填,简直将饕和餮都集于一身,于是就顺理成章地被人叫作饕餮了。饕餮从此与三凶并列,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凶兽。顺便介绍一下其余三凶:混沌(杀害善人,亲近恶人)、穷奇(吃忠直者,放过奸邪者)和梼杌(倨傲,扰民)。

那是远古的传说了。自从苏东坡用老饕比喻人之后,饕餮便从凶兽变成瑞兽。毕竟对中国人来说,食得是福。所以,我们还是不要管它老饕老餮,这一点小瑕疵根本谈不上瑕疵,顶多是蟹肉上的一点酒糟,不但不影响口感,反而更刺激食欲。




2022年5月1日

柴米油盐酱醋茶

 

元代武汉臣的杂剧《李素兰风月玉壶春》中,有一首俚诗:

 

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

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由此可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当时已经是民间常言。

关于开门七件事的诗,最有名、最写实、最为人乐道、最为人感慨的,还是要数以下这首七绝: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

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有名是有名了,只是,人们引用时总是引出不少错讹,甚至连作者都弄错,说出自张璨之手,非也!我们翻开真正的出处——查为仁的《莲坡诗话》,看看原文是怎么说的。

简单介绍一下作者,查为仁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超级富家子(父亲是盐商),玩物丧志是他的终生嗜好,当然,他有时候亦以广交文人和搜集诗文为乐。《莲坡诗话》(作者自号莲坡居士)是其中一个成果。

书中有一段话,写道:

 

张少廷尉璨任长芦运使时,余至其小斋,见廷尉手书单幅粘壁间,云:“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尝为余言,古人歌谣出于天然,故妙。

(无标点原文:張少廷尉璨任長蘆運使時余至其小齋見廷尉手書單幅粘壁間云書畫琴棊詩酒芲當年件件不離他而今七事都更變柴米油塩醬醋茶嘗為余言古人歌謠出於天然故妙)

 

大意是说,在张璨的小斋,有主人手书的一首诗贴于壁间。作者为之赞叹:古人歌谣出于天然,乃妙处之所在。

换言之,这首诗只是张璨书写而非原创,实为古人歌谣。至于古到什么时代,作者并无说明,但是我们从其格律和用字可以推断,它古不到哪里去,作于明代的可能性甚高。

除此之外,人们引用时常常将“书画琴棋”错作“琴棋书画”(虽然后者符合习惯,却不符合格律),将“他”错作“它”(虽然“它”字亦见于古书,但“他”更为古人常用),将“更变”错作“变更”(理由与“琴棋书画”之错误相同)。

然而,窃以为,人生由雅变俗、由“书画琴棋诗酒花”变作“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最大的错误。我们要引以为戒,而不是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