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

摩诃婆罗多

  

在冰封的世界屋脊以南,在广袤的南亚次大陆之上,在金光灿灿的印度河和恒河之间,是悠久的历史和高度发达的文明。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征服古老的印度河文明,开始吠陀时代。我们能够了解这段遥远的历史,全因为有以《吠陀》为名的四部经典。它们用吠陀语写成,诗歌体裁,是印度现存的最早的文学作品。

大约从公元前400元开始,印度进入史诗时代。这个时代的命名,同样是由于文学的力量。有两部伟大的史诗诞生——《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其语言则是由吠陀语演变而成的通俗梵语。

尽管成书比《荷马史诗》晚,但是将《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跟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作出比较,你会发现它们有不少相似之处。《摩诃婆罗多》和《伊利亚特》都是描绘一场大战,而《罗摩衍那》和《奥德赛》都是讲述一个英雄的冒险故事。

《摩诃婆罗多》的作者相传为广博仙人,但是我认为,这位颇受尊重的智者似乎是一名故事收集者多于一个作者。

这部史诗以发生在约公元前1000年的一场战争作为主线。这场战争是否史实,至今仍存争议。也许它跟特洛伊战争一样,需要更多的考古证据来支持。

根据史诗所述,当时婆罗多族的两个支派——俱卢族和般度族,为了争夺王国的统治权而进行一场血腥、残暴、野蛮的大战。幸好,不像特洛伊战争那么费时(十年),它只需要十八个昼夜便分出胜负。笑到最后的是般度族。

不过,这条主线只占整部史诗的二分之一左右,其余部分则有:一、以插话、插叙方式出现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这种方式是否为日后的《一千零一夜》所借鉴?不得而知;二、具有宗教、哲学、伦理性质的宣传和教育,其中有著名的《薄伽梵歌》。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印度教和种姓制度的渊源。

中国是没有史诗的国度,中国人自然不会知道史诗的重要性。时至今日,印度人总是骄傲地对外国人说:要了解印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必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