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7日

一切都是烟

 

这是伊凡·屠格涅夫的独门绝技。一如之前出版的几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和《父与子》,《烟》也是借一个虽未荡气回肠也令人感慨万端的爱情故事阐述政治观念和批判社会现实的。或者公平些,不说“借”的话,爱情与政治算是平分秋色,相得益彰吧。不幸的是,所有爱情无不以破裂收场,是否预示着俄罗斯也有相同的未来?

在《烟》之中,屠格涅夫将扰扰攘攘的保皇党、改良派、革命者、贵族、市井、农民等等,统统比喻为烟。烟,仿佛是为前作《父与子》所创造的术语“虚无主义”而作的抽象派绘画。之前一知半解的人终于看懂了,反应和血压随之飙升。尤其是一些自诩进步实为投机的家伙,喷出“背叛革命”、“可鄙的资产阶级软弱性”之类的骂声。

 

他开始凝望着这蒸汽,这烟。一团又一团地飞过,它们不住翻腾,上蹿忽而下冲,又像是做着滑稽的游戏,时而地上打滚,时而勾住草叶和灌木,时而伸展得老长,时而又消失不见踪影……它们永远在变化,却只是重复着同样单调的、匆忙的、乏味的游戏……“烟,烟!”他重复了好几遍,忽然之间觉得一切都是烟,自己的生活、俄罗斯人的生活——人类的一切,尤其是俄罗斯人的一切。一切都是烟和蒸汽。一切都好像永远在变化,各方面都在推陈出新,幻象纷至沓来,实际上却丝毫没变,依旧和原来的一模一样……“烟,一切都是烟。”

(转译自麦克米伦英译本)

 

从沙俄的农奴制到苏联的共产专制,再从春梦般的民主转型到噩梦般的普京大帝。转了一个大圈,换了各种形状,还是原来那团烟。现在看来,高瞻远瞩的屠格涅夫是看清俄罗斯本质的第一人。

当然,今天没有多少人会阅读屠格涅夫的小说(马克·吐温名言“所谓经典就是人们只赞不读的书”的最佳例证),除了最死板的历史学家之外,谁对19世纪充斥俄罗斯的各种讨厌的“主义”感兴趣呢?

然而撇开政治,仅仅把它视作一部爱情小说的话,《烟》值得现代读者为之沉醉。你会发现,这是一出永不过时的现代戏。

舞台设置在德国黑森林的温泉度假小城,巴登—巴登。主人公格利高里·利特维诺夫与前度恋人伊琳娜不期而遇,旧情复炽。当年伊琳娜为了过上奢华的生活而抛弃利特维诺夫,嫁给有钱的贵族。再一次,她为了保有奢华的生活,在最后一刻放弃私奔计划。主人公悻悻而去,在失意的火车上,在滋扰的蒸汽中,产生上述烟的感悟。

我们不应该怀疑伊琳娜的爱情,只是这份爱情没有强大到足以战胜现实罢了。

精神输给物质,的确很现实、很不文艺。但是作者的叙事方式和文笔却相当文艺,宛如触摸记忆深处的一道伤痕,那种怀旧的氛围,那种伤感的色调,那种忧郁的节奏,加上一点点无力的愤恨,最后烘托一个无力的结论:“一切都是烟”。政治固然如此,易变的爱情和人心,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