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近十来年才有的事情,中国体育记者和各类球迷都很喜欢把决定冠军谁属的关键比赛称为“天王山之战”。关于它的由来,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其实,“天王山之战”是一个日本成语,台湾传媒首先将它引入到他们的词库中。中国记者和球迷,自然是拾台湾人之涕唾。
在日本战国时代(军事迷和游戏迷为之疯狂的年代,玩过《信长的野望》和《太阁立志传》吗?),天正十年(即1582年)六月二日这一天,一起突发事件令战国局势风云突变。正当英豪织田信长以破竹之势扫平统一日本的一切障碍的时候,却出人意料地遭到得力猛将明智光秀突袭,葬身在京都本能寺的火海中,史称“本能寺之变”。
叛变的明智光秀能否取代信长称霸日本呢?有可能的。众人公认,他是个聪明人。他清楚地看到,目前各方势力都厌倦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不管姓甚名谁,只要有一个强人横空出世维持秩序,他们都不会反对。只是,还有一个最强大的敌人,他无论如何都不会归顺。他就是忠于织田信长的羽柴秀吉。当其时,秀吉正在围攻中国地区(不是当时处于朱氏统治下的 China)的高松城(现在冈山县内)。
明智光秀立即派信使前往高松城通知当地大名毛利辉元:信长已死,务请倾力牵制秀吉,在下将在摆平信长之残余势力后前来支援。届时腹背攻击,羽柴军必败无疑。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这封密函,竟被秀吉截获。
羽柴秀吉,出道时只不过是一名下等武士,凭借无与伦比的军事才华,他很快得到信长的赏识,晋升为信长的左右手。秀吉截获密函之后,冷静地分析局势:必须尽快跟毛利辉元议和,然后在明智光秀壮大之前返回京都决一死战。只是,在胜负未分的情况下突然议和,对方会怎么想呢?秀吉果断行动,利用高松城所处的低洼地势,将附近河道的水都引过来。不多久,高松城前便形成一个可观的人工湖。
毛利辉元看着不断上升的水位,心急如焚。在水淹城池之前,他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弃城背水一战;二是求和,签订不平等条约。他选择了后者,这正中秀吉的下怀。秀吉开出的条件是让毛利军中头号大将清水宗治剖腹自尽。
签定和议之后,秀吉以难以置信的急行军赶回京都,史称“中国大返还”。毛利辉元在几天后才收到本能寺之变的消息,大呼上当受骗,可历史已不可挽回了。
六月十日,羽柴秀吉大军兵临城下,措手不及的明智光秀只好匆忙应战。十二日,两军在京都附近的山崎展开一场争夺日本霸权的战役。史称“山崎之战”。由于战场在天王山之下,又称“天王山之战”。双方大战三日,以明智军败北而告终。这样又产生了另一个著名成语,“三日天下”。
战败的明智光秀在逃亡中被暴民所杀,称霸的美梦,彻底破灭。而取得胜利的羽柴秀吉从此声威大震,不久之后便被天皇赐姓丰臣,成为日本实际的统治者。
天王山之战确实是巅峰对决,结局却是天堂与地狱。当然,体育赛事与战争有很大的区别,战败的一方不用丧命,还有亚军奖金聊以自慰。那么,赶紧拭去泪水与冠军握手吧。
歌川貞秀,「太平記之内山崎合戦競先鋒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