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

圣徒的忏悔

  

公元四世纪末,群魔乱舞。罗马帝国边远之地,如北非的努米底亚,不时遭到蛮族侵扰。帝国处处呈现衰朽的迹象,这个曾经是地球上最强壮的巨人,已经病入骨髓,再也无力拿起武器,保护他的公民。

在死亡的威胁下,努米底亚的一个年轻人,和他的年轻朋友们一样,沉溺于酒色,用末世的狂欢淹没每一天。然而,感官的快乐未能消除心灵的苦闷和寂寞。所以与此同时,他求助于宗教,成为摩尼教的追随者。然后又学习修辞和演讲术,在各种场合雄辩滔滔。接着又醉心于希腊哲学,尤其是柏拉图主义。可是,它们都失败了。一想到终有一死的生命,一想到毫无意义的生活,这些纵欲行为,这些思想和学科,都起不到任何作用。

终于有一天,32岁的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感到痛苦得无法承受,便躲进住处的花园里,在一棵无花果的树荫下,尽情地哭,伤心地哭,让泪水簌簌而下。不知道哭了多久,耳边突然响起一个声音,像是男子的声音,又像是女子的声音,“拿着,念吧;拿着,念吧!”

奥古斯丁猛地站起来,一本书掉到地上,那是使徒保罗的著作《罗马书》。他拾起来,随意翻开一页,首先看到的是这一段:

“不可纵欲醉酒,不可邪淫放荡,不可纷争嫉妒。但是,你们要以主耶稣基督装备自己;不要只顾满足肉体的情欲!”(以上采用现代中文译本《圣经·新约·罗马书》的译文)

这段话击中奥古斯丁的要害,他念完这几行,仿佛感到“一线恬静的光线”射进他的心灵,所有迷雾一扫而光。

在第二年的复活节,奥古斯丁受洗成为基督徒。在他41岁那一年,升任希波教区主教。年轻时放荡的经历和花园中神奇的体验,他都写进《忏悔录》里。

《忏悔录》是奥古斯丁重要的著作。前九卷用忏悔的形式追忆自出生到受洗的人生,第十卷是对现状的观察、批判和感慨,第十一至十三卷是《创世纪》的解释,分别解释时间、物质和三位一体。

后三卷的宗旨,也是奥古斯丁笔耕不辍的宗旨。他出神入化地将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教义结合起来。这一独辟蹊径而且取得成功的试验,使基督教从理性不足的信仰升华到人类最高智慧层面的学说。奥古斯丁为基督教建造了完整的信仰体系,这是《圣经》无法提供的。他因此被封为圣人,被尊称为圣奥古斯丁。

圣奥古斯丁也许没有料到,他逝世之后,蛮族摧毁了庞大的罗马帝国,征服了广袤的欧洲大陆。历史进入漫长的黑暗时期,文明奄奄一息。一些教士,逃到偏僻的荒岛,艰难地守护着圣奥古斯丁的精神财富。当这点火光重返欧洲大陆的时候,连杀人不眨眼的恶人粗人,都臣服在基督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