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是写给伞外沉默的人,而非对伞叫骂的人。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民高喊的革命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没有民主。因为民主不是目的。民主向来都不是目的,也不应该成为目的。民主只是手段,自由、平等、博爱才是目的。
民主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城邦雅典,奠基者是伯里克利,向上还可以追溯到梭伦。不过那时候民主并不是十分受欢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就极度反感民主。苏格拉底甚至用死来证明民主的荒谬。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也充斥着对民主的怨言,他认为只有在哲学家的独裁统治之下,人民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
自由一词在古代仅表示奴隶地位的解放,到近代才有更明确的定义。《联合国人权宣言》重申人的四种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和免于匮乏的自由。柏拉图当然不知道现代社会人的幸福建基于这四种自由之上,但是他也同意,无论民主也好,独裁也好,它们只不过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所以,如果柏拉图思想也与时俱进的话,二十世纪一些英国殖民地便是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尤其是远东某港口城市。人们享有充分的自由,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在狮子山下实现个人理想。因此那个时候他们不需要民主。然而,当政权移交给某个极权、专制、嗜血的政体手里,已经获得的自由就如风中之烛,无边无际的黑暗已经张开了血盆大口。这个时候,他们便需要通过民主这种手段,来保障自由。有见及此,如果稍有廉耻的话,来自那个极权、专制、嗜血的政体的声音就不应该发问:为什么过去不争取民主,现在才争取?
为了稳住人心,那个政体曾经承诺给予民主,然而翘首企盼盼来的却是假民主。说要循序渐进,难道他们的素质也是差到不适合民主?事实上,具有高度政治智慧的末代总督早就提高了人民的民主素养。1995年的议会选举是该地有史以来最民主的一届,直到今天还未能超越。所以我们有理由批评政权移交之后政制发展开了倒车。
最后我想驳斥一个相当荒唐可笑的理论。有人列举政权移交之后该地的财政储备的数字,声称这些数字是政权移交之前的多少多少倍,以此证明政权移交之后人民更富有、更幸福。我希望提出这种论据的人知道什么叫做财政储备,以及财政储备是怎么来的。众所周知,一个政府最最最最主要的收入是税收。通俗点说(我不想在这里讲什么再分配的正义原则),好的政府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吧。现在,这个政府搜刮了那么多纳税人的钱财之后竟然拒绝“用之于民”,而是像守财奴一样把属于人民的财富藏于政府库房,这难道不是十分卑鄙、十分可耻的行径吗?那些人竟然还拿这个来炫耀,真不知道他们是无知还是无耻。
(写于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