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作家都会同意,写作是孤独的旅程。所以,跟人合作创作小说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我可以告诉你,它一点都不好玩。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马克·吐温(Mark Twain)与邻居兼好友查尔斯·达德利·华纳(Charles Dudley Warner)合力完成小说《镀金时代》(The Gilded Age: A Tale of Today)之后,再也没有合作过。不止是过程,结局也不太好受。这部小说遭到批评家各种辛辣的攻击,并且有小报“爆料”说它根本就是华纳的作品,为了大卖才安上吐温之大名。
我们不用理会那些无厘头的谣言,这部小说的的确确是吐温和华纳二人合作的产物。促成他们合作的媒人,正是他们的妻子。在一次聚餐上,两位作家讥笑他们的妻子只喜爱读那些毫无文学价值的通俗小说。两位妻子立即作出反击:哎呀,如果你们能够写出既有文学价值又讨我们欢心的小说,我们就不再看那些书了。于是,两位作家便接受这个难度极高的任务。
正如刚才所说,写作是孤独的旅程。我个人就很难跟别人坐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情节。不行,纵使对方是超级才女兼绝色美人也不行。我想吐温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吐温和华纳实行轮岗制,一人独自撰写一些章节后,交给对方续写几个章节,循环交替。
可是,轮岗制写作有个致命的缺陷。众所周知,吐温是一流作家兼三流编辑,而华纳是一流编辑兼三流作家。两人的文风差别巨大,根本无法融合。结果,整部小说给人的感觉是结构十分松散,就像某些快餐店的汉堡包,一口就能把肉块和青菜挤到邻桌去。
这部写得不好的小说,却在批评声停歇之后,出人意料地以时代小说跻身经典。起关键作用,是其标题,以及立意。
美国南北战争在1865年结束之后,经济像骑上西部骏马一样高速飞奔。当时的政府和精英都大力吹嘘美国进入所谓的“黄金时代”。然而吐温和华纳却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不是黄金时代,而是镀金时代。在金碧辉煌的繁华背后,是不堪入目的腐败。投机者和江湖骗子横冲直撞,官员和议员拉帮结派、假公济私,甚至贪污、贿赂也是等闲之事。而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们,依然过着艰苦贫困的生活。
吐温和华纳的小说撕破了“黄金时代”的假面具。从此,美国人把1870~1900年这几十年,称为镀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