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9日

杞人忧天之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收有《杞人忧天》这个寓言故事。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简单翻译一下:

有个杞国人忧虑天塌地陷,无处容身,以致寝食俱废。

有个为他忧虑而忧虑的人,前去开导,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气无处不在,你屈伸和呼吸,无不在其中进行,为何还忧虑它崩塌?”

那人说:“天果真是积聚的气,日月星辰呢,不会掉下来吗?”

开导者说:“日月星辰,也是积聚的气,不过会发光罢了,纵然坠下,也不伤人。”

那人说:“地陷又怎样?”

开导者说:“地不过是积聚的土,土无处不在,你站立和践踏,无不在其上进行,为何还忧虑它沉陷?”

那人释然大喜,开导者亦一样。

 

后人用“杞人忧天”,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带有明显的贬义。

讽刺的是,以上亦可作为另外两个贬词“买椟还珠”和“断章取义”的例证。引文并不完整,原文还有下半截,思想价值比上半截高得多呢。

让我们翻开这个寓言的出处,《列子·天瑞》(《列子》又名《冲虚至德真经》,是道教经典。列子,即战国人列御寇,活在老子与庄子两大道家大师之间,有承前启后的功绩),把被砍掉的部分补回。

 

长庐子闻而笑之曰:“虹蜺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山岳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积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积气也,知积块也,奚谓不坏?夫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终难穷,此固然矣;难测难识,此固然矣。忧其坏者,诚为大远;言其不坏者,亦为未是。天地不得不坏,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哉?”

子列子闻而笑曰:“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

 

简单翻译一下:

长庐子听闻后笑说:“虹霓、云雾、风雨、四时,这些气体积聚形成天。山岳、河海、金石、火木,这些形体积聚形成地。既然知道积聚而成,又为何说不会坏败呢?所谓天地,是空中一个小物,又是有形之中的最大物,故难以终结、穷尽,又难以观测、认识。忧虑它坏败,固然离谱;说它不会,也是不对。天地终究会坏败,到坏败时,又怎么不忧虑呢?”

列子听闻后笑说:“说天地会败坏是谬错,说不会也是谬错。坏与不坏,我们不能知道,可能会坏,也可能不会。好比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天地坏败与否,我们又何必放在心上呢?”

 

一个叫长庐子的人冒出来,各打五十大板:杞人有错,开导者也不对……看似理性、中立、客观,颇有现代意见领袖的气焰。当然,他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有始必有终,万物如是。开导者说天地不会终结显然不对。然而,那一天还很遥远,我们应该活在当下,不为遥远的事情而苦恼。

正当人们为长庐子点头称赞的时候,主人公列御寇出场,将三者全盘否定。列子站在道家的“不可知论”上,指出天地坏败与否这个问题,超出人类的认知范围,如同庄子《逍遥游》中的蟪蛄不能进入鲲鹏的境界一样。所以,杞人忧天是错,不忧也是错,说忧与不忧都是错的人也是错。那么,怎样做才是对的?嗯,压根儿不去想它。

原文里,杞人、开导者和长庐子,都是铺垫物,最后托出列子的高深思想。编者可能是为了不让学生、群众和自己的大脑死机,才断章取义吧。

如果不怕死机,我们不妨继续断章取义,以便更好地理解列子。以下是断章取义的典型例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此句出自《庄子·养生主》,意思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追逐无限,危险啊。

可笑的是,后来的引用者大多只取前半截,以哄骗人勤奋学习。原意却是相反的。李耳、庄周和列御寇都属于道家。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主张做闲云野鹤,枕流漱石,逍遥自在。追寻什么知识,忧虑什么天地?不但不会成功,还很危险呢。

 

2022年4月27日

婚礼音乐

 

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无疑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古典乐曲,而紧随其后的,或许就是两首婚礼音乐了。

但凡婚礼,不论西方还是东方,你都有很大机会听到这两首乐曲。一首是《婚礼进行曲》,它是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在1842年为威廉·莎士比亚戏剧《仲夏夜之梦》所作的配乐之一。另一首是《婚礼合唱》,它是理查德·瓦格纳在1850年编剧兼谱曲的歌剧《罗恩格林》里的一段乐曲。而别具手眼将艺术落实到生活的人,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公主。

维多利亚公主是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1858年,公主与普鲁士的腓特烈·威廉王子(后来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即腓特烈三世)在伦敦圣詹姆士宫举行婚礼,这是一件举世瞩目的世纪盛事。他们的结合并不尽是人们所以为的那种枯燥乏味的政治婚姻。事实上,两人情投意合,尤其表现在艺术品味上。

公主十分崇拜门德尔松。门德尔松在1847年英年早逝(年仅38岁)之前,曾多次出访英国。在还不满7岁的小公主的眼中,这位叔叔总是带来令人欢乐的音乐,还亲切地传授演奏技能。受门德尔松影响,维多利亚公主毕生不遗余力地资助各地音乐家。

在自己的婚礼上,公主安排乐队在新娘进场的时候演奏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加上瓦格纳的《婚礼合唱》。后者是王子非常喜欢的乐曲。结果,效果出人意料地好,以至人们不管富贵还是贫穷,纷纷效仿。在婚礼上演奏或播放这两首乐曲,不但是可爱的时尚,还逐渐成为超越宗教和种族的习俗。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Incidental Music, Op.61, MWV M 13: No.9 Wedding March

Wagner : Bridal Chorus [from Lohengrin]

2022年4月26日

交响乐团和爱乐团

 

柏林爱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维也纳爱乐团、洛杉矶爱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纽约爱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排名不分先后)

以上都是世界最著名的古典音乐管弦乐团。门外汉或者会问:为什么有些乐团叫交响乐团,有些是爱乐团?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别说门外汉,古典乐迷和音响发烧友都不知道。而各大词典、百科全书、问答网站和专业乐评专栏则会一致告诉你,两者只有字眼上和词源上的区别,本质上并无不同。

关于交响乐团(Symphony)和爱乐团(Philharmonic)的词源,在此就不加赘述了,鄙人只想补充和分享一点历史冷知识。

在交响乐团发展的早期,或者说在20世纪之前,交响乐团和爱乐团的最大区别体现在票价上。交响乐团的票价是规定好的,通常分等级:位置越好,票价越高。爱乐团则不然,顾名思义,他们是全心全意地爱音乐的人,对金钱这种俗物自然不放在心上,票价由观众自愿付与就好。

我们不怀疑观众的道德水平,“食霸王餐”的毕竟是极少数。然而,现实太令人心酸了。自愿付与的金额不足以让演奏家们果腹,经常性陷入财务困境的爱乐团最后只好向现实低头,纷纷效仿交响乐团采取定价的方式。

所以在今天,交响乐团和爱乐团并无区别。

 


Max Oppenheimer, Orchestra

2022年4月25日

如何杀风景

 

《现代汉语词典》对“杀风景”的解释实在惜字如金:

同“煞风景”。

呜呼,什么“同XXX”、“见XXX”、“参考XXX”,查辞书最杀风景之事,莫过于此!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再翻到“煞风景”词条:

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使人扫兴。也作杀风景。

好一个“也作”。

 

《古代汉语词典》索性不设“杀风景”词条,只有“煞风景”。其释义为:

比喻败人清兴。

 

如此操作,分明是给人“煞风景”是正本而“杀风景”则为副的印象。然而,实情并非如此。

最早出现“杀风景”一词的古籍,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义山杂纂》(义山是李商隐的字)。书中一节,作者列举了十六种杀风景(原文自然是繁体“殺風景”)的行为:

杀风景:花间喝道。看花泪下。苔上铺席。斫却垂杨。花下晒裈。游春重载。石筍系马。月下把火。妓筵说俗事。果园种菜。背山起楼。花架下养鸡鸭。步行将军。清泉濯足。烧琴煮鹤。对花啜茶。

令人困惑的是,坊间又见少量印本错作“煞风景”,以至今人难辨真伪。盗版真是害人不浅。

 

我们不妨另辟蹊径,通过《辞源》寻找佐证。

《辞源》对“煞”字的解释,斩钉截铁:

俗“杀”字。

“煞风景”词条,跟《现代汉语词典》的正好相反:

同“杀风景”。

此外,李商隐写文章不同写诗。他有舞文弄墨、引经据典的癖好,被友人讥为“獭祭鱼”。我们可以推断,在正字“杀”与俗字“煞”之间,他是绝对不会选择后者的。所以,原文必定是“杀风景”。

至此,我们可以结案了。

 

且慢!既然前文引用了李商隐的一段精悍的文字,若不加以品赏,也是很杀风景的。且看:

苔上铺席花下晒裈(裈相当于裤衩、内裤)、石筍系马(现代版:雕塑旁停车)、月下把火妓筵说俗事果园种菜花架下养鸡鸭清泉濯足,以上性质相近,均在美景中干俗事,愚蒙也,昏着也。

斫却垂杨(斫,即砍)、烧琴煮鹤,二者之暴力程度,无愧于“杀风景”的“杀”字。

步行将军花间喝道(偶有讹作“松下喝道”。喝道:官僚出行,有差役在前大声吆喝,命人让道),只能慨叹运气不佳啦!

看花泪下,作者认为赏花是愉悦的,不宜触景伤情。

对花啜茶,方法错了!对花要饮酒!

背山起楼,方向错了!背山面水,俗人所为。雅士喜开门见山。

游春重载,这是压风景。

有趣的是,历经一千二百年,这段文字仍然不失现实感。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2022年4月23日

武道馆的廉价把戏

  

可以说,武道馆成就了廉价把戏(Cheap Trick)。

廉价把戏,这支来自美国罗克福特的四人摇滚乐队是在1973年组建的。然而经过两张录音室专辑和五张单曲之后,他们依然默默无闻。其中包括日后成为代表作的 I Want You to Want Me(我要你要我),单曲在1977年发行的时候,连排行榜第100位都排不上。两年后,武道馆现场演唱版I Want You to Want Me (Live) 却在美国突破金唱片销量(50万张以上),成为乐队最畅销的单曲。与此同时,武道馆现场演唱专辑 Cheap Trick at Budokan 更加神奇,在美国卖出了300万张,成为乐队最畅销的专辑。毋庸置疑,武道馆改变了一切。

日本武道馆作为东京奥运会的柔道比赛场馆,在1964年落成。奥运结束后,它承办国内大型武道比赛(柔道、剑道、空手道、弓道、相扑等)。听觉敏锐的音乐人却发现,场馆的设计十分有利于音量的扩散和音质的保持,换言之,它可以举办音乐会。于是,英国指挥家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和日本爱乐交响乐团获得首演殊荣,时间是1965713日。披头士(The Beatles)紧随其后,打通了流行音乐的武道馆之路,时间是1966630日。

1978年,廉价把戏被告知,日本歌迷热切期盼他们到访——乐评人分析,他们在日本受欢迎的原因,是歌曲中的六十年代怀旧情怀(与欧美人痴迷“进步”相比,日本人更懂得保守的价值)。于是,428日和30日,廉价把戏在武道馆献技。乐队从没有在这么多人(12000人)面前表演过,我们可以在乐声中听出他们的一丝紧张和一份感动。

日本史诗唱片(Epic Records Japan)将演唱会录制成唱片,音效被誉为史诗级。唱片公司、廉价把戏和武道馆,一夜成名。尤其是武道馆,从此成为歌手和录音师梦寐以求的表演场地。

 

I Want You to Want Me (Live)

2022年4月22日

高更的演技

  

喜欢文森特·梵高的人,以及各类附庸风雅之徒,应该都知道欧文·斯通(Irving Stone)在1934年出版的传记小说,以及以此为蓝本的同名传记电影,《渴望生活》(Lust for life1956)。电影由文森特·明内利(Vincente Minnelli)担任导演、科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饰演主角。

道格拉斯的演技不须赘述。鄙人断言,他是所有梵高饰演者中最出色的一位。这位资深演员在演艺生涯中发生过唯一一次的入戏太深以致一度无法抽离的“事故”,正是这部电影造成的。可见,梵高在道格拉斯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既有表演天分,又倾注全部感情,金球奖影帝的殊荣绝对是实至名归的。令人遗憾的是,好事未能成双,道格拉斯在奥斯卡败给《国王与我》的尤·伯连纳(Yul Brynner),仅获一个提名奖。奥斯卡却将另一个小金人(最佳男配角奖)颁发给保罗·高更的扮演者安东尼·奎因(Anthony Quinn)。

无可否认,奎因的表现也相当好。他相当精准地再现了人们心目中的高更:孤高、淡漠,还有点愤世嫉俗,只是,依然没有抓住一直被人们忽视的一个重点:嫉妒心。

高更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艺术家,他的人生是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然而,在梵高面前,嫉妒的阴影把他的色彩吞噬了。他故意刺激梵高,故意折磨梵高,最终导致悲剧发生……后来登场的保罗·加歇,也以同样的因由玷污了医者的白袍。

鄙人并无批评奎因的意思,毕竟斯通的原著对高更的描绘也是不够深入。斯通似乎也跟道格拉斯一样,入戏太深,所有精神都流连在梵高的绚丽世界,那就无暇顾及云彩之外的黑暗了。

 



2022年4月21日

美人自古如名将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不知道什么原因,不少人将“美人自古如名将”这一句错引为“自古美人如名将”。其实只要懂得一点点律诗格律知识,就不会调动“美人”和“自古”的次序。

这两句诗出自清代文人袁枚的《随园诗话》之卷四。当然,袁枚只负责记述,原作者是一个叫赵艳雪的清代女子。原文如下:

 

冬友侍读出都,过天津查氏,晤佟进士濬;言其母赵夫人苦节能诗,《祭灶》云:“再拜东厨司命神,聊将清水饯行尘。年年破屋多灰土,须恕夫亡子幼人。”查恂叔言其叔心谷《悼亡姬》诗,和者甚众,有佟氏姬人名艳雪者,一绝甚佳,其结句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此与宋笠田明府“白发从无到美人”之句相似。

 

文中的“天津查氏”即查为仁(字心谷),他跟袁枚一样,喜欢搜寻佳句(以录得“柴米油盐酱醋茶”而闻名)。侄查礼(字恂叔)称赞其叔的《悼亡姬》“和者甚众”。可惜它已经失传,反而是其中一位和者艳雪(查为仁挚友佟宏的爱妾)那两句流传至今。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红颜多薄命,未等白发停驻,已玉碎珠沉,怎不教人喟叹?只是,又何苦将娇艳的女子比作嗜血成性的沙场名将呢?从中折射一个问题,那就是女性社会地位之低下,连知性女子都不自知,实在可悲。更讽刺的是,在自诩文明的现代,亦有父母为女儿起名“若男”、“胜男”、“竞雄”之类,所寄托的愿望,竟然是以男性为目标。可见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到何等程度。

请恕鄙人擅杀佳句,冒渎赵夫人,乱作“美人自古如秋叶,不许人间见白头”,在深秋的书房里,吟哦了一番。

 

2022年4月19日

Lay Lady Lay

 

Lay Lady Lay(躺下吧,女士,躺下)是鲍勃·迪伦(Bob Dylan)的名曲。1969年单曲在流行榜取得相当好的成绩,最高登上美国榜第7位和英国榜第5位(也许会出人意料,迄今为止迪伦没有任何单曲登上美国榜和英国榜榜首)。

关于这首歌,有两点疑惑值得讨论。一是歌曲的缘由,二是歌词的色情意味。

首先,缘由是什么?公开的说法是,导演约翰·施莱辛格(John Schlesinger)邀请歌手为电影 Midnight Cowboy(午夜牛仔)创作歌曲,迪伦未能在期限内交付,遗憾地与这部奥斯卡得奖影片擦肩而过。

然而,这个说法在2020年受到挑战。迪伦的好友、乐评人托尼·格洛弗(Tony Glover)在2019年逝世,遗物中有一份未曾公开的访谈记录稿。格洛弗与迪伦的访谈在1971年进行,原定刊登于 Esquire(时尚先生)杂志,据说因为编辑的成见而撤除。

记录稿披露,在格洛弗重提 Lay Lady Lay Midnight Cowboy 的关系的时候,迪伦打断他并告之真相,“实际上,它为芭芭拉·史斋珊(Barbra Streisand)而写的。”

哦,原来如此。

不过,新的问题又冒出来。如果这首歌是为史斋珊而写的,那么以女歌手身份唱出“躺下吧,女士”,不就变成女同性恋宣言了吗?难怪有传闻说,“Lay lady lay / Lay across my big brass bed”这句的初稿是“Lay lady lay / Lay across my big breasts, babe”……“横卧在我的黄铜大床上”变成“横卧在我的大胸脯上”,也太香艳了吧。要是真的呈献给史斋珊,肯定闹得满城风雨。还好,传闻而已。

不需要传闻中的“大胸脯”,歌名和歌词中的“lay”字已经足够引起一场小风波。因为“lay”在美国俚语里有“性交”的意思,所以这首歌一度遭到部分电台禁播。迪伦不得不澄清:“lay”很单纯,就是“躺下”,与性无关。迪伦那低吟、哼唱、呢喃的唱腔正是佐证,明明是哄人入睡的摇篮曲嘛。与其想入非非,不如感受一下歌中洋溢的爱。

顺便一提,严谨的语法学家会指出,“lay lady lay”并不符合语法,正确的说法应为“lie lady lie”。窃以为,不管迪伦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lay lady lay”显然比“lie lady lie”顺口得多,为了音韵上的美感,牺牲语法是值得的。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个终极真相。

首先,迪伦打算为史斋珊作一首歌,只完成一部分(或者只有旋律)就搁置,直到施莱辛格邀歌才想起它。为了配合电影,迪伦更改了性别视觉,并亲自演唱,但是又莫名其妙地错过了截稿日期。唉,真是好事多磨。

另外,由于歌曲是为一个正派的女歌手和一部正派的电影而作的,故此歌词肯定不会有赤裸裸的性。“Lay”就是“躺下”,不要想多。

 

Lay Lady Lay

2022年4月18日

管家之友

 


 






图中之物……是俗称“管家之友”(butler's friend)的双叉式拔塞器。

为什么叫“管家之友”?我们还是先从传统拔塞器开始讲起吧。

最传统的拔塞器是T字型拔塞器,大约在17世纪中叶应运而生。严格来说,这不能称之为发明,而是一次借用,借用了火药桶的拔塞工具。在此之前,也就是在法国酿酒人懂得使用软木塞之前,开启一瓶葡萄酒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不需要拔塞器,因为封瓶的物质是浸过油的碎布。

对酒徒而言,改用软木塞无疑是一场伟大的革命,除了大幅提升酒瓶的密封性之外,饮者也不再有误吞碎布的风险,以及误吞碎布后的胡思乱想——该碎布在成为瓶塞之前,究竟作何用途?会不会是酒庄老板娘的陈年袜子?











T字型拔塞器的唯一缺点是费力。有鉴于此,借用杠杆原理的几种拔塞器在19世纪相继诞生。其中蝴蝶型拔塞器和酒侍刀最受欢迎,直至今天依然十分常见,相信你一定使用过,至少见过别人使用。











我们找找上述三种拔塞器的共同点,没错,它们都有一条螺旋。而螺旋必须旋入软木塞之中,造成损坏在所难免。有没有不损坏软木塞的拔塞器?有,双叉式拔塞器。

双叉式拔塞器的使用方法很简单,但是需要心灵手巧,并且最好在喝醉之前使用。先将双叉分别插入软木塞与瓶口之间,然后旋转一圈,再用力一拔……“卜”一声,perfect

双叉式拔塞器是为软木塞收藏者而制造的,万万没想到,精明的管家会将它当作宝物。当然,我们十分同情同为酒徒的管家。天天盯着主人酒窖里、餐桌上的珍品,却无法染指,那种火烧火燎的瘙痒感实在难以用文字形容。可是,他们也不应该使用双叉式拔塞器,神不知鬼不觉地偷饮(聪明的管家每瓶只偷一小口,否则穿帮)啊……现在你知道“管家之友”这个诨名的由来了吧。

 

2022年4月17日

好故事与旧小号

  

谈论电影的时候,大力褒扬《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肯定是安全的,不管对方是俗是雅,都会给你和这部1998年意大利电影竖起大拇指。

你可以称赞导演。深刻的性格描写、诗意的故事主线、优雅的文化氛围,这些都归功于朱塞佩·托纳托雷(Giuseppe Tornatore)的锤炼。

你可以称赞配乐。一部以音乐为主题的电影,配乐必须有感染力和压场力,恩尼奥·莫里科内(Ennio Morricone)绝对不辱使命。

你可以称赞饰演主角的蒂姆·罗思(Tim Roth)。一个钢琴小白丁摇身一变成为技艺超群的钢琴师,少一分演技是做不到的。

当然,有限的邮轮和无限的世界、有限的琴键和无限的音乐,当中应该有足够的空间给你发挥,一通独到的见解想必会吸引如痴如醉的目光。

是的,亮点实在太多,实在言之不尽。不过,在这里,请容许我补充一点,一个可能被观众忽视的场面。

影片的结尾,二手乐器店店主(Peter Vaughan 饰演)将麦克斯·图尼(Pruitt Taylor Vince饰演)低价卖给他的小号归还。“一个好故事比旧小号更有价值。”店主说。(good story is worth more than an old trumpet)真是一句发人深省的金句。而麦克斯的回答是“OK”——曾经风光的乐团首席小号手,现在是潦倒的失业者,麦克斯以“OK”表示感谢,而不是更惯常的“thank you”,耐人寻味。然后,我们和店主一起目送麦克斯在夜幕下逐渐远去的背影。这个结尾,既温暖,又令人心酸。

 



2022年4月16日

星期二格言

  

1997年出版的畅销书 Tuesdays with Morrie(中译:相约星期二;台译: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在两个世纪交接之际引发世界级震荡。

这是一部回忆录,是作者米奇·阿尔博姆(Mitch Albom)与他的老师、布兰戴斯大学社会学教授莫里·舒瓦茨(Morrie Schwartz)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

莫里不幸罹患卢·格里克氏症(这是绝症,患者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身体日渐萎谢,其中最受关注的患者是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生命最后的十四个星期,米奇于每个星期二探访,聆听最后的课程。老教授以他的智慧,指导学生(也是指导读者)如何生活、如何获得幸福。这是一门爱和泪的人生课程,是一剂心灵的长生不老药。多少焦虑的心灵从中得到慰藉。

书中处处是金子,鄙人随手拾取一些,与各位分享。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学会如何付出爱,和如何接受爱。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to learn how to give out love, and to let it come in

 

相爱,否则消亡。(引W·H·奥登的诗歌,《193991日》)

Love each other or perish. (Auden: We must love one another or die)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引斯蒂芬·莱文的随笔,《生命的意义》)

Love is the only rational act.Levine: And in every fiber of our Being we know that love is the only rational act of a lifetime.

 

没有爱,我们便是折断翅膀的鸟。

Without love, we are birds with broken wings

 

爱永远是胜者。

Love always wins.

 

不要执着,一切皆空。(引佛教观点)

Don’t cling to things, because everything is impermanent.

 

超脱并不是说不让阅历浸染。相反,你要完完全全地浸染。然后你才走得出来。

Detachment doesn’t mean you don’t let the experience penetrate you. On the contrary, you let it penetrate you fully. That’s how you are able to leave it.

 

别放手太快,也别抓住太久。

Don’t let go too soon, but don’t hang on too long.

 

接受你自己,并为之着迷

Accept who you are; and revel in it.

 

要知道,衰老并不就是衰退。它是成长。

Aging is not just decaying, you know. It’s growth.

 

一旦学会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怎样去活。

Once you learn how to die, you learn how to live.

 

死之前先原谅自己,再原谅别人。

Forgive yourself before you die. Then forgive others.

 

每个人都知道终会一死,但没有人相信自己会死。如果相信,我们处事就会不一样。

Everyone knows they’re going to die but nobody believes it. If we did, we would do things differently.

 



2022年4月14日

牛虻之死

如果将毛泽东的那句谵语“东方不亮西方亮”反过来使用,用在艾捷尔·伏尼契的《牛虻》之上,那就再贴切不过了。从1897年初版以来,这部长篇小说在西方世界几乎无人知晓,然而在东方专制主义阵营,尤其是苏联、中国和伊朗,却被捧为文学经典。这不就是“西方不亮东方亮”吗?

解释这个有趣的现象只需要一个不那么有趣的名词:政治。与审美无关,政治是马列主义以及所有专制主义看待文艺的唯一角度。主人公牛虻是一名忠贞不渝的革命家,已经足够了。至于写得好不好,显然不在统治者的思考范围。不思考还好,一思考,你就会发觉它除了情节尚算有点街头广告式的吸引力之外,浅露的悬念、草率的结局、浮泛的人物形象、不痛不痒的心理描写,无不叫人产生哈欠连连的无聊感。

不过,鄙人还是找到了一个值得一提的亮点,就在牛虻被处决的场面。

执行枪决任务的那一排士兵,因为同情和敬佩主人公,都不约而同地把子弹打飞。

“枪法不行啊,弟兄们!”牛虻嘲笑他们。他自然知道他们的意图,他们也知道他的意图。所有人都知道,下一枪不能再抗命了。

“实在不像样子!还是我来指挥吧,把枪举起一些,偏左一点。”牛虻喊道,“兄弟,打起精神,你手里端的是卡宾枪,不是油锅!都准备好了吗?那好,来吧!预备——瞄准——”

想不到,缺乏幽默感的作者在这里注入了如此浓烈的黑色幽默。硝烟散去,牛虻倒下,黑色幽默也一起遇害。

黑色幽默的幽默之处就在于,我们必须杀死黑色幽默,它才成为黑色幽默。换句话说,如果牛虻不死,这部小说便失去唯一的光亮;如果革命者不死,他的名字便不会被专制统治者利用。现实的黑色幽默。

 

2022年4月13日

流浪的蜗牛

 

连还击的气力也没有

可怜的人啊

每夜抱着自己哀恸

 

心中的梦想

眼前的现实

转瞬之间海角天涯

 

力所能及的

只有在隐僻的角落

抚摸累累伤痕

 

我是一只蜗牛

背着所有失败

缓慢而艰难地

离开你

 

2001.10


Henri Matisse, The Snail

2022年4月12日

干花

 

没有,根本没有快乐

只有笑声;

同样,根本没有悲切

只有泪水。

当笑容消歇,泪痕干裂,

你能否从一枝干花,

看见生命的原色?

 

没有,人生根本没有梦想

只有任务;

同样,人生根本没有意义

只有评价。

他人的目标,体制的期许,

你是否用一堆名声,

埋葬本质的心脏?

 

妈妈,我可否选择不出生?

 

 

2009.7.27



Hiroyuki Tajima (田嶋宏行), Dried Flowers

2022年4月11日

一场暴风骤雨

 

一场暴风骤雨

在赫利孔山形成,

洒过德尔斐神庙的泉水

吹过常春藤头冠的醇香,

席卷万载蒙昧

横扫千年秩序。

 

一场暴风骤雨

一颗颗欢乐的珍珠

在大地上乱跳乱蹦,

跳进后现代的眸子

跳进苦闷和寂寞的断肠。

 

但你得不到!你永远得不到!

一旦把流萤豢养

光明就会死亡。

在你对生活说出半句怨言

之后,缪斯便归隐

只留下记忆的朵朵残云。

 

 

2009.8.26


Josef Kriehuber, Landscape with approaching storm

2022年4月10日

青春

 

当青春的藤蔓

爬过岁月的高墙,

命运的凄风苦雨终于来临。

 

曾经葱绿的骄傲

一片一片地飘零,

飘进昏暗的病榻上

那双绝望的瞳仁。

 

等最后一片叶子

掉落下来,

我也得去了。

 

然而,缪斯抓起

潦倒而衰老的画笔,

穿过生死界限,

用心灵最美的颜料

画出不朽杰作。

 

 

2009.10.12

 

(取材自欧·亨利短篇小说 The Last Leaf



2022年4月9日

橘子

 

 

啊!我的心

我的心是

绽放的火花!

曾经是……

 

如今  凋零

只留下  记忆的味道

酸涩和甜蜜

再也分不清

 

因为你

      已经离去

 

只有肌肤艳丽如初

保存着

拥抱的余温。

 

 

10.1.12


Berthe Morisot, Young Woman Picking Oran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