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1日

尼莫拉的忏悔

  

19461月,德国基督教宣信会(又译作告白教会或认信教会)牧师马丁·尼莫拉(Martin Niemöller)在法兰克福发表演讲。

宣信会的诞生与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有关。自从1933年攫取权力之后,这名纳粹头子就企图将基督教变成他的政治工具和宣传机器。由于德国新教在传统上倾向于政教合作,加之对纳粹分子的花言巧语缺乏免疫力,起初各个教会都颇为支持政府。然而,随着希特勒的野心昭彰,有人开始觉醒。这些人在巴门举行会议,结成宣信会,誓要展开一场反控制的自卫运动。可惜,为时晚矣,再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与羽翼已成的敌人抗衡了,数以万计的教徒遭到迫害。尼莫拉也在1938年被捕,流转于萨克森豪森和达豪集中营,直到1945年才被盟军解放。

揭露极权主义集中营的著作浩如烟海,那种地狱般的惨象无需赘言,鄙人也不忍复述。七年的苦难,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这位坚贞不屈的斗士应该有很多感言要跟朋友和信众诉说。在最黑暗、最冰冷的牢房里,意志有没有动摇过?上帝有没有给予鼓励?虎口余生将作何打算?人们都想知道,然而,站在讲台上,尼莫拉却作出一番深沉的忏悔,深沉得如同大教堂的钟声,在每个虔诚的祷告者的唇间回旋,最后凝结成几滴泪珠,撼动大地。

这段忏悔后来被浓缩为一段话,或者一首诗。

 

起初,他们扑向社会主义者,我没有发话——

    因为我不是社会主义者。

接着,他们扑向工会会员,我没有发话——

    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

接着,他们扑向犹太人,我没有发话——

    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接着,他们扑向我——再没有人为我发话了。

 

(以上是鄙人从英译转译的,虽然是转译,但是与原文应该没有太大偏差。)

短短几行,令人百感交集,令人哽噎,令人窒息,一些概念的碎片可能会在纷乱的脑际闪现,例如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的“平庸之恶”,例如伊丽莎白·诺埃尔—诺依曼(Elisabeth Noelle-Neumann)的“沉默的螺旋”……

而平庸和沉默,也许在此时此地,依旧弥漫在更加凝重的空气中,就像鲁迅当年写下的一段话: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唉,如果不吸取教训,如果尼莫拉的忏悔无法唤醒人的良知、激发人的勇气,去战胜人性中的自私和懦弱的话,那就只能在沉默中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