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1日

介绍莫班小姐,兼谈颓废主义与唯美主义的区别

  

这真是一件奇特的事情,在文学史上,竟然有一部著作的序文比正文更有影响力。正是由于这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忙碌的批评家也许不会将宝贵的时间花在正文之上,以至一些误解无可避免地、令人遗憾地产生了。

1835年,泰奥菲尔·戈蒂耶(Théophile Gautier)的长篇小说《莫班小姐》(Mademoiselle de Maupin)出版。其时,作者只有24岁。在冗长的序文中,他展示了文坛新秀的无畏和年轻人的好斗,用极其猛烈的火力向文化界狂轰滥炸。其后果,跟捅了马蜂窝相差无几,麻烦接踵而至,戈蒂耶几乎成为全法国的公敌。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是少数为其辩护的名人。“这是一篇强有力的抗议文,”这位大文豪说,“风趣、诙谐,表面上有时过分胡闹,实际上很有见地。”

其中最有见地的地方,也就是令批评家高度重视的观点,如下:

“真正称得上美的东西是毫无用处的东西;一切有用的东西都是丑的,因为它体现了某种需要,而人的需要就跟他们那可怜的天性一样,是肮脏的、令人作呕的。一所房子最实用的地方,就是厕所。”

这段尖锐的话相当于间接地奏响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前奏,难怪有为数不少的文学批评、文学史论述将戈蒂耶的这篇序文称作“唯美主义宣言”。《莫班小姐》和戈蒂耶本人,也顺理成章地被归到唯美主义的类别。

很遗憾,这是不准确的。以鄙人之愚见,《莫班小姐》至多是一部含有颓废主义元素的浪漫主义小说,谈不上“唯美”。戈蒂耶本人也跟雨果一样,强调自己是浪漫主义作家。当然,除了浪漫主义,戈蒂耶还参与或者激发了另外两个文学运动:象征主义和颓废主义,这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和文艺批评,甚至生活方式。

无可否认,颓废主义和唯美主义有很多相似和相同的地方,以至把两者混为一谈也不算什么大错,相当于将英格兰看成英国一样,是情有可原的。

客观事实是,颓废主义在先,唯美主义在后。也可以说,唯美主义是从颓废运动中发展出来的。

至于两者的最大区别,在宗旨上。唯美主义的宗旨由始至终只有一个,那就是美。而颓废主义,虽然也跟唯美主义一样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然而,其真正的意图却是抗击主流文化,美和艺术只不过是斗争的一种手段。换句话说,颓废主义与其说是“为艺术而艺术”,不如说是“为斗争而艺术”。我们不妨大胆设想,假如有一天唯美主义成为主流文化(放心,以人类的素质,永远也不可能发生),颓废主义者会不会发动攻击呢?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顺便一提,日本的无赖派正是欧洲的颓废主义一次远距离的回响。

让我们走进《莫班小姐》的故事里。主人公莫班小姐(其原型是17世纪歌剧演员茱丽·德·奥比尼)女扮男装出外游历,遇到一男一女的爱慕,陷入双性三角恋之中。不太隐晦的性爱描写和同性恋情节,以及离经叛道的爱情观——以外貌为爱情的基础、以享乐为爱情的目的——无疑会对当时的文艺准则造成极大的冲击。因为当时的(其实一直都是)文艺创作者往往被要求必须有社会责任感,作品必须符合伦理道德标准,并且发挥一定的社会效用(例如教化、知识普及等)。

戈蒂耶本人也承认,他要以不道德的莫班小姐对抗社会道德。我们可以以此判断他是颓废主义者,而不是唯美主义者。因为唯美主义者的词典里根本没有“道德”这个词,故而谈不上反对和对抗。

真正的、纯粹的唯美主义者,终其一生“为艺术而艺术”的,恐怕只有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一人。正因为独一无二、空前绝后,人们无法理解他和唯美主义,才有意或无意地铸造各种错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