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7日

禅让大戏

  

“禅让”,是指帝王把帝位让给更有能力的人。孔丘他老人家对此吐血推荐。然而事实却是,中国历史上的禅让,几乎无一例外地是政变夺权的伪装,就像用歪歪斜斜的“仁义道德”遮掩“吃人”一样。当然,伪装也有手艺好和手艺差之分。魏晋两朝就有比较好的手艺。

一代奸雄曹操以“挟天子以令天下”而闻名。那个天子,正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献帝刘协。刘协在位31年,一直是个窝囊的傀儡。窝囊到连皇后伏氏被曹操捉拿,他都无力拯救,只是叹息一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

所幸的是,曹操的狼子野心始终没有冲破封建伦理观念。毕竟他也是饱读诗书的文人,肩膀上有一定的历史包袱,不敢作出大逆不道的行径。然而儿子曹丕就没有那种包袱了。

公元220年,曹操一死,曹丕便迫不及待地逼迫刘协禅让。可怜的刘协,不但无可奈何地将大汉江山拱手相让,还要配合演一出禅让大戏——首先,刘协称赞曹丕是当世英才,主动提出禅让,曹丕固辞不就,刘协再提出,曹丕再固辞,如此来回几个回合之后,刘协以死相逼,一众大臣也跪地哀求,曹丕才勉强接受。呸丕,真虚伪!

禅让之后,旧帝的命运通常都十分凄惨,不是被杀害就是被放逐到蛮荒之地,要不就是软禁至死。刘备按惯例推断,刘协这次必死无疑,于是在为献帝发丧后自己称帝,继承汉之大号(为了区分,历史上称之为蜀汉)。

其实,刘协没有死,反而被封为山阳公,保留天子礼遇,包括不必向曹丕下跪称臣。最后,他还活得比篡位者曹丕长寿,死于床榻,尽享天年。从“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中国人传统生死观衡量,这也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了。

善待旧帝,是曹丕“不仁中之小仁”。这个“小仁”,也间接令后代受惠。265年,曹魏最后一个皇帝,元帝曹奂在司马炎的威迫下禅让。司马炎虽然冷酷无情又荒淫无度,但是对待曹奂,亦效法曹丕对待刘协一样,让其继续享有天子的礼遇。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最后,曹奂同样活得比篡位者更长寿。

可能是新帝再也不想比旧帝短命的缘故,这种风气没有发扬下去。420年,刘裕逼迫东晋最后一个皇帝恭帝司马德文禅让,之后,手起刀落,杀尽恭帝及其家属。公平地说,宋武帝刘裕不算坏皇帝(在中国帝王的平均水平之上),杀死晋恭帝可能是其一生中最大的污点。这个污点,酿成一个极其严重的后果,不但留给自己的后代品尝,也留给南朝的齐和梁。其后,宋顺帝刘準、齐和帝萧宝融、梁敬帝萧方智,都在禅让后惨遭毒手。禅让至此,又变成惊悚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