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7日

顾客不是上帝

  

“顾客就是上帝!”

这句被中国人觉得是极具资本主义特色的西方谚语在所谓的“改革开放”之后随外资进入中国,一度引起争议。

正方指出,以消费者为依归,是市场经济之所以繁荣的主要原因,应该“拿来”。况且,群众早已受够了整天黑着脸的国营商店售货同志,都想当一回“上帝”。

反方则怒斥,它反映资本主义世界那种贪婪、拜金、唯利是图的腐朽思想,万万不能引入。

事实却是不需要拿来、引入,因为中国早就有这种思想了,而且更腐朽、更粗俗、更赤裸,叫什么“有奶便是娘”。可见,只要有钱,人人都可以当上帝、当娘亲,这是古今东西的共同价值观……

且慢!正反双方的同学似乎都在围着稻草人转。真实的情况是,“顾客就是上帝”并非西方谚语。它来自日本,更准确地说,是来自辗转的误会。

1961年,日本浪曲师(浪曲是日本传统说唱艺术)、演歌歌手三波春夫在舞台上被司仪问及“如何看待观众”,三波的回答是:“我认为,观众是神。”

三波是在讨好现场观众吗?当然不是,他的意思要高深得多。对一名表演艺术家来说,必须怀着最虔诚、最恭敬的心,就当作在神的面前表演,每次登台都要全力以赴,马虎不得。

这句话不胫而走,成为名言,还被译成英文,后又被转译为中文。误会就在翻译中产生。

日文原是“お客様は神様です”。“お客様”直译是“客人”,在当时的语境当然是指观众。可是,英文却变成“the customer is a god”,“顾客是一个神”。“客人”变“顾客”,这是第一个误会。

其后,中国人不知就里,以为“god”就是西方基督教的上帝耶和华,于是便产生“顾客就是上帝”。“一个神”变“上帝”,这是第二个误会。

神道教是多神宗教,基督教是一神宗教。满天神佛的其中一员,虽然不至于都像《西游记》里的土地公那样老朽无能,但是能力和地位肯定远远不如一神宗教的那个超然的存在。在日本,称呼一个人为神,会被视为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崇敬之情,但是在欧美,乱用上帝之名则是亵渎。如果知道这一点,就不会把这个“god”译作“上帝”了。不过,说不定是故意为之的。故意建造一个神坛,然后自己走上去接受供奉。当下一些中国人在购物时的种种丑态,不就是践行“顾客就是上帝”吗?

欧美人虽然说不出“顾客就是上帝”这种亵渎的话,但是有一句口号在精神上却与之相近,那就是“the customer is always right”,“顾客永远是对的”。谁是发明者已经不可考,只知道它大约在1900年左右开始流行,伦敦零售商哈利·戈登·塞尔弗里奇和芝加哥零售商马塞尔·菲尔德都将它用作员工指导思想。

然而,口号归口号,就像一些男人在结婚前签署的“老婆永远是对的”承诺书,执行上总是大打折扣。对于这一点,顾客和老婆都不要太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