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乐购的会员,每隔一段时间我会收到寄来的优惠券。乐购根据每个顾客的购物习惯发出不同的优惠券,非常人性化。而我收到的,自然是方便面和啤酒的优惠券占多。
当然,这些优惠券给予的折扣并不十分大,很多人对这种小恩小惠嗤之以鼻。况且,把优惠券小心翼翼地剪下来,塞进钱包里,时刻记住有效期,到超市结算时向收银员出示,光是想一下整个过程,也足以令一些“只干大事”的人抓狂。因此,他们会把优惠券连同信封揉成一团丢进垃圾桶。
无论使用优惠券还是使用垃圾桶,他们都已经被超市分类了。超市乃至所有企业都会想方设法把消费者分成两大类:对价格敏感的人和对价格不敏感的人。这样分类有什么用意?哈哈,为了实行价格歧视。
说到价格歧视,认识我的各界友好都应该知道,我向来是十分推崇的。首先声明,本人不是资本家,也不是为资本家卖命的经济学家。我只是觉得,价格歧视令市场变得更有活力。
打个比方。天上掉馅饼,你幸运地捡到几张摇滚巨星桔子的演唱会门票(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平等对待所有座位)。可是,你很讨厌桔子,你讨厌一切依靠脸蛋走红的明星,故此打算把手上的票全部卖掉。这时候……
你的朋友中有一个桔子的脑残粉,她不惜以高出正价一倍的价格求得一张门票,于是你以1000元卖给她。
另一个朋友是桔子的理性粉,她愿意花750元近距离领略桔子的风采。好,你成全了她。
一个同事对桔子有点儿好感,但是她只愿意以正价购票。好吧,那就500元给她一张。
最后,你剩下一张票,而演唱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如果不赶紧卖出去,它将是废纸一张。于是你向邻居推销。抠门的邻居对桔子没有什么看法,但是觉得花250元买到一张价值500元的票是非常划算的消费。
同一种商品以不同的价格出售给不同的顾客,这就是价格歧视。
一般人会对价格歧视十分反感。但是,交易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只要不存在虚假成分,它对买卖双方都是公平的,也不违背商业道德。其实,从机票到麦当劳,从电费到亚马逊,价格歧视几乎充斥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只是,企业都很小心地把价格歧视的字眼隐藏起来。
再举一个例子。嘿,美女!美女!是你了,没错,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帅哥请直接跳到下一段)……你可以告诉我你的手机号码吗?哦不,千万别误会,我不是借机耍流氓,我只是想知道你是哪家电信公司的顾客,正在使用的是哪一种套餐。
实在没有比电信公司推出的套餐更复杂的东西了。电信公司之所以这样做,其用意跟超市邮寄优惠券是一样的。没错,一切为了价格歧视。
“魔鬼在细节里”,
电信公司推出的套餐很丰富,猫腻也同样丰富。比如“零购机”,你可以免费得到一部手机,但是必须签署一纸长期合约,并且承诺每月最低消费和开通你压根儿用不着的功能。对价格敏感的人,他们会仔细阅读各种套餐的每一项细节,从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套餐。而对价格不敏感的人,通常只会听信销售人员的甜言蜜语,选择一种也许是最不划算的套餐。
随着技术的进步,通信成本不断下降。电信公司因而也有了广阔的降价空间。然而它们不会大幅降价,更不会打价格战,因为中国的电信市场呈寡头垄断局面。缓慢地降价,是电信各巨头达成的默契。对价格敏感的人,他们会紧跟降价的步伐(尽管不明显,也逃不过敏感者的法眼),及时更新套餐,与时俱进。而对价格不敏感的人,电信公司则很乐意看到他们一直支付比时价高的通信费。它没有义务叫醒一个沉睡的人,对吧。
上述例子均表明,做一个对价格敏感的人,在获得好处的同时,也得到更多的乐趣。你还犹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