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5日

白马非马

  

公孙龙,战国时代赵国人,是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以诡辩著称。其中最为著名的命题(伪命题?)是“白马非马”。

 

某日,公孙龙牵着他心爱的白马出城,不料被守城门的士兵拦住。

“上头有命,马匹一律禁止出城。”

“什么?”公孙龙说,“可是,我这匹是白马。”

“那又怎样?”

“白马不是马。”

“什么!?”

“你知道我是谁吗?”

“啊,龙哥是平原君大人门下的红人,小的怎么会不知道。只不过上头……”

“知道就行了,那我问你,我公孙龙是龙吗?”

“这……”

“既然公孙龙不是龙,那么白马也不是马。”

“这……”

“还不放行!”

 

上述诡辩虽然可以唬住文化程度不高的门卫,但是要说服饱学之士,就需要多花点唇舌了。《公孙龙子》的《白马论》记录他在哲学范畴的辩解。辩解有点冗长,有故意把人弄得晕头转向的嫌疑。概括起来,是这样的:

白马有两个特征:一是白色,二是有马的外形。

而马只有一个特征:马的外形。

显然,拥有两个特征的白马不等同于拥有一个特征的马。所以,白马非马。

公孙龙进一步解释:如果我要找一匹马,你可以随便给我一匹黄马或者黑马。可是,如果我要找一匹白马,你可以给我一匹黄马或者黑马吗?不可以吧。所以,白马不是马。

 

“白马非马”这个谬论不胫而走,令孔丘七世孙孔穿感到十分不安。他特意跑到赵国劝说公孙龙:“请先生您放弃白马非马这套理论吧,若您肯放弃,本人愿意做先生的弟子。”

公孙龙答道:“本人因白马非马而成为名师,若放弃它,我就没什么可以教您的了。此外,您先来教我,然后又拜我为师要我教你,您不觉得这样很荒唐吗?”

孔穿一时无言以对,公孙龙乘胜追击,说:“况且,您祖上孔子仲尼他老人家也是十分赞同白马非马的。”

“什么!?”孔穿几乎要跳起来。

公孙龙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当年楚王打猎的时候把无价的弓弄丢,众人慌张,楚王却说,‘楚王丢弓,楚人拾得,又何必找回呢。’众人异口同声称赞楚王的仁义,唯独仲尼摇头说,‘楚王的仁义还不够啊,应说人丢弓,人拾得。’可见,仲尼是将‘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这跟本人将‘白马’和‘马’区别开来的主张不正好是不谋而合吗?您既然信奉祖上的儒家学说,却要本人放弃你祖上赞同的理论,天下间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情吗?”

唉,可怜的孔穿先生完败,只得落荒而逃。

这次精彩的诡辩,收录在《公孙龙子》的《迹府》篇。

 

感谢公孙龙先生,有了白马非马,我们可以继续推进:菊花不是花、眉毛不是毛、鼻血不是血、中国人不是人、草泥马不是马、不管黑猫白猫抓不抓到老鼠都不是猫……

 


韩干 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