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9日

布朗神父

  

2013年,《布朗神父探案集》系列电视剧在BBC一台播放。这位名气不及福尔摩斯和波洛的大侦探,也走入21世纪人们的视野了。

布朗神父比埃丘尔·波洛更能颠覆传统侦探的形象。他和波洛一样矮小、肥胖,且穿一件宽大牧师长袍,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显得更加滑稽。颠覆的是,他的职业不是侦探,而是一名天主教神父,他只是“碰巧”遇到很多命案而已。

就剧情而论,布朗神父的侦探故事,想象力非常丰富,严谨度却略显不足,演绎过程中有不少牵强附会之处。总体而言,无论趣味性还是逻辑性,G·K·切斯特顿(G. K. Chesterton)笔下的故事都略逊于亚瑟·柯南道尔和伊丽莎白·阿加莎的。然而,在文学艺术性方面,切斯特顿则是高于其他推理小说作家。博尔赫斯读了其中一部布朗神父探案集之后,甚至说作者“完全可能成为卡夫卡”。

当然,切斯特顿并没有成为卡夫卡。因为小说创作并不是他的工作重心——或者说,根本没有重心,他是真正的全才,几乎什么都可以写,包括诗歌、散文、戏剧、小说、传记、评论、哲学、神学,还当过新闻记者、杂志编辑和电台播音员。布朗神父探案集只不过是他丰饶物产中的一小部分。

柯南道尔一度将福尔摩斯当成自己进行严肃文学创作的负担,切斯特顿却没有这样想。从一开始,他就用严肃文学的方法来处理布朗神父的故事。为什么,切斯特顿会如此严肃地对待通俗小说呢?看看切斯特顿的肖像,你会发现,他完全可以饰演布朗神父。没错,切斯特顿就是布朗神父,或者说,布朗神父就是切斯特顿。

切斯特顿生于维多利亚时代一个富裕的家庭。跟很多纨绔子弟一样,他自小无心向学、长大后又不务正业,整天沉迷于各种各样的感官享乐。这些活动无助于拯救他的灵魂。他感到极度空虚苦闷,一度乞求巫术。无果,遂产生自杀的念头。这时候,一个美丽的姑娘,加上一段突然发生的爱情故事,使切斯特顿找到人生的意义。爱情也使他重新回到上帝的怀抱,他皈依天主教(他放弃英国国教圣公会,可见反叛的个性依旧存在),在作品中成为布朗神父。

布朗神父破案的过程,实际上是切斯特顿的人生轨迹。穿过纷繁的现象和丑陋的人性,真实,始终在那里等待着你。要努力发现它,而不要像大多数人那样,沉沦在现实中,没有希望地活着,使真实永远被淹埋。

为了表现抽象的现实,切斯特顿很注重环境描写。每一个场景,他都会刻意抹上几笔超现实的色彩。于是,一翻开书页,读者就迷失在爱伦·坡的惊悚和卡夫卡的荒诞之中。最后,天主教神父为你指点迷津,拨开迷雾。

“真相原来这么简单。”读到最后,读者往往发出这样的感叹。是的,人生的意义也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