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0日

红鲱鱼

  

2018美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决赛上失利的塞琳娜·威廉姆斯,赛后指控裁判对其作出不公正的判决,是属于性别歧视行为。此言一出,举世哗然。英国《每日电讯报》讥讽她扔出了一条红鲱鱼。

“红鲱鱼”(red herring)是英语惯用语,比喻转移话题和他人注意力的行为或事物。

至于红鲱鱼的“肉身”,以今天的标准来看,是一种不健康食品。

自中世纪以来,鲱鱼是英国重要的水产品。这种鱼呈银白色,但是经过腌制之后,鱼肉变为红色。红鲱鱼就是指腌制的鲱鱼。

世界多处的人们似乎都独立地、无师自通地学会用盐腌和烟熏的方法保存食物。吃过咸鱼和鱼干的朋友应该知道,它们的其中一个特点是气味极其浓烈,直扑鼻腔。历史上,中国人和英国人都利用过这股浓烈的气味干出一番大事业。中国人用它来掩盖秦始皇的尸臭,英国人则利用它训练猎犬。

如何训练?方法很简单,将红鲱鱼放置在路旁或者歧路上,经验不足的猎犬往往受其迷惑,将它当作追踪的目标(正在被警犬追捕的逃犯如果有幸看到本文,事不宜迟,快到超市或者水产市场买几条红鲱鱼吧)。

后来,人们将红鲱鱼广泛用于各种场合,政府、法庭、会议、餐厅、麻将馆等等,都可以看到它那诱人的身影。当然,我们必须指出,在逻辑上它属于非形式谬误。

举些例子说明吧。

 

例子一:

“小明,你今天没有交作业。”

“老师,小东刚才在上课时偷偷喝奶茶。”

 

例子二:

“昨晚你在哪里过夜?”

“你的衬衫太好看了,是在优衣库买的吗?”

 

例子三:

“案发的时候,你在干什么?”

“我家的电视机是索尼牌,使用超过十年,质量相当好。”

 

与稻草人和烟雾弹相比,红鲱鱼的伎俩其实并不难识破。例如在“例子一”中,除非这个老师听到“阿东”和“奶茶”之后歇斯底里大爆发,完全丧失理智,否则小明还是很难逃过惩罚了。

尽管红鲱鱼看上去比较弱智,但是有时候却奏效。最重要的是,使用者几乎不需要付出任何成本,被识破也不会招致羞辱。这样,就相当于一局以零博大的赌博,何不一试运气呢?

故此,输球后的威廉姆斯突然反手打出了一条红鲱鱼来,我们不必过度惊诧。身为网球界大姐大,输给一名排名比自己低很多的球手,确实尴尬。将失败的责任推给裁判,将公众的视线转移到敏感的性别歧视之上,或多或少可以得到一点心理补偿。事实上,一些舆论和球迷也真的被这条红鲱鱼引到歧路上,不断分析、解释、争辩,没完没了的。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红鲱鱼都是臭名昭著的。在文学上,它散发异香,就像妈蜜酱(marmite)一样,令人又爱又恨,或者说,爱者极爱,恨者极恨。在这里,红鲱鱼不再是逻辑谬误,而成为一种文学技巧,常见于推理小说。比如,亚瑟·柯南道尔笔下的约翰·华生医生总是在每一个故事里都扔出好些红鲱鱼,将读者引向错误的对象之上,一次又一次地冤枉好人……鄙人将他称为世界上最厉害的红鲱鱼高手,相信你是不会反对的。

 

 


2023年8月29日

成功的秘密

  

拿破仑·希尔(Napoleon Hill)是与戴尔·卡内基齐名的美国励志类畅销作家。不过在中国的书店,他的书籍则多数摆放在经济、管理类的书架上。毕竟,希尔被誉为成功学大师。而所谓的成功,在信奉拜金主义的人们眼中,自然指发达。

这位成功学大师之所以成功,突破点在1928年。这一年,希尔出版了第一部成功学著作《成功法则》(The Law of Success)。关于这本书,还有一个颇令读者和粉丝津津乐道的故事。

话说在1908年,当时在一家小型报社当记者的希尔获得一个采访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的机会。采访结束后,卡内基觉得这个年轻人是可造之才,便给他指示了一条理想之路:小伙子,你是否愿意研究美国的成功人士,找出他们成功的秘密,然后公诸于世,让所有人从中受益?如果你愿意,我会写介绍信,让你能够采访任何你想采访的人。希尔考虑了大约半分钟,然后点头。于是,凭借卡内基极具分量的介绍信,希尔拜访了亨利·福特、J·P·摩根、托马斯·爱迪生、约翰·洛克菲勒、亚历山大·贝尔、西奥多·罗斯福等100多位成功人士,再进行整理、归纳和写作,一共花费了20年时间,写成《成功法则》一书。

非常动人,也非常励志。然而,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并没有看到任何清晰的独家采访的痕迹。书上所援引的例证,似乎全部都可以在当时的报纸、杂志和书籍中查找得到。我不免怀疑,上述故事说不定是希尔本人杜撰的。

在《成功法则》的自序中,希尔只是含糊其辞。他写道:

这本书的写作先是诞生于我的想象中,受已故安德鲁·卡内基先生偶然说过的一句话的启发而写成的。

又说:

本书是我仔细研究了100多位成功人士的奋斗史之后写成的,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非同凡响的成就。就过去二十多年,我一直在搜集、整理、验证、编辑这十五个成功法则。在此过程中我得到了这些成功人士的无私帮助。

这就奇怪了,如果这本书真的出自卡内基的建议并成于其穿针引线的帮助,为什么不在书上作出明确的表示?希尔首次作出明确的表示,却是在1960年代的自传之中。为什么要拖到那个时候?理由很有可能是,1960年代,那些他声称“采访”过的名人都已经离开人世了。也就是说,就算希尔说谎,他们也不可能予以驳斥。

此外,还有一个事实支持鄙人的怀疑。那就是,《成功法则》的出版经过很不顺利,在遭到多番拒绝之后才获得出版机会。如果它真的是一部有众多名人背书的著作,出版社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卡内基的传记作者也公开质疑:没有找到任何卡内基与希尔会面的人证和物证。希尔不是某报的记者吗?他采访卡内基的内容即使没有刊登出来,也会有存底。为什么不翼而飞?

综合上述各种证据,我们或者可以作出一个惊人的推定:希尔根本没有见过卡内基,也没有走访过任何成功人士。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应该否定这本书的价值。能够把那么多人物的那么多事迹写得那么明晰和流畅,并且给予很多有益于俗人的建议,作者显然也非等闲之辈。《成功法则》以及1937年出版的《思考致富》(Think and Grow Rich)都被专业书评人评为励志类读物的经典,是实至名归的。

《成功法则》的成功也证明作者不是纸上谈兵。该书出版后的第一个受益者,贫困潦倒的中年男子拿破仑·希尔,在一夜之间变为富翁,成为劳斯莱斯车主。可喜可贺。

读到这里,你心中可能还有一个问题没有找到答案。那我就试着解答吧。业已名成利就的希尔,为什么在晚年还要杜撰他与卡内基的故事呢?或者,他希望为自己的人生再增添一层传奇色彩,就像蛋糕上的奶油、圣诞树上的彩带,就像牛顿与苹果、华盛顿与樱桃树、富兰克林与风筝的故事一样,令人神往。

 



2023年8月28日

李煜与刘禅

  

公元978813日,亦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一代词人、南唐后主李煜惨遭宋太宗赵匡义以牵机药毒杀,终年四十一岁。

与服用毒参后平静地死去的苏格拉底不同,李煜死状极其可怖,全身抽搐,蜷曲一团,痛苦不堪,呻吟不绝。

南唐为宋太祖赵匡胤所灭。亡国之君李煜押至汴京,获得宽宥,封违命侯,实际上是软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强梁之下,你不得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只在杯盏与笔墨之间偷取半日闲情,一晌贪欢。纵观三千年历史,中国文人墨客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是险恶的程度稍逊而已。

赵匡义在976年继位,跟李煜可谓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为何要出此重手、下此猛毒,欲除之而后快?史上论者皆谓:祸从词起。据说在《虞美人》一词中,李煜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之情触怒了皇帝。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历史上有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对比——蜀汉后主刘禅。

蜀汉被曹魏灭亡之后,亡国之君刘禅东迁洛阳(曹魏的都城),封安乐县公。某日,握有实权的司马昭设宴款待,故意命乐手演奏蜀地乐曲。席上的蜀汉旧臣无不听得老泪纵横,而刘禅则是喜笑自若。司马昭问其是否思蜀,答曰:“此间乐,不思蜀也。”后人以“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略带贬义地表示乐而忘返之意。

正因为乐不思蜀,刘禅得以善终,活到六十四岁,死于床榻。相反,李煜却因思唐而招致杀身之祸。虽然在政治上,两人都是昏君,但是在文艺上,则有天壤之别。我们宁愿刘禅死十万次,加十万个赵匡义陪葬,也不愿意看到李煜英年早逝。然而,这就是中国历史。它总令人气短。

问题是,李煜真的因为作《虞美人》而死?路人皆知,沦为囚徒的李煜,手中无权无势,身边无一兵一卒,纵有复国之心,也无奋起之力。他的一些词句,就像历史上所有迁客骚人一样,不过是抒发一下去国怀乡的感情,并不见得有违反情理之处。况且在此之前,李煜也有过类似的词句。例如: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破阵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菩萨蛮)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

 

为何上述词句能够被容忍,唯独《虞美人》不可?窃以为,也许关键不在《虞美人》,而在小周后。

南唐皇后小周后不但样貌出众,才艺亦超绝,琴棋书画样样精通。978年元宵,赵匡义初次见到小周后,后宫三千佳丽顷刻之间黯然失色。当夜,她便被召入宫侍寝。所谓侍寝,说白了就是用权力施行强奸。从此以后,小周后频频被召唤,每次回去,都与李煜相拥而泣。此情此景,教人心碎。

赵匡义的智商虽然比刘禅的高不了多少,但是凭借阅女无数的经验,他看出,这个江南女子并非心甘情愿。她完全不像其他妃嫔那样,为皇帝宠幸而眉飞色舞,反而一直眉头紧锁,不是沉默不语,就是虚与委蛇。皇帝逐渐明白,归根结底是因为一个人,这个人占有她的整颗心。想到这里,龙颜大怒:岂有此理,堂堂大宋皇帝难道比不上一个阶下之囚?这时候,有个太监送上李煜的最新作品,此乃《虞美人》也。拿起一看,犹如五雷轰顶。此等才情,恐怕十辈子都追赶不上……认输?不,杀了他!一团凶焰生成。杀死这个男人,她的心,就会转投于朕。

于是,以与“莫须有”相差无几的罪名,李煜惨遭毒杀。那么,赵匡义的如意算盘有没有打响?唉,李煜殁后,小周后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很快也随之而去,芳龄二十余八。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如果这个赵匡义有一星半点艺术感受力,且尚存一分一毫人情味的话,他在雕栏玉砌之中独对春花秋月之时,应该能够体会李煜的愁和恨。此愁和此恨,连绵不绝,“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钱选,《花卉》

2023年8月25日

民有、民治、民享

  

1863119日,正值内战战火正酣之时,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赶赴宾夕法尼亚州,在葛底斯堡国家公墓揭幕式发表演讲。全稿不超过三百字,耗时不超过三分钟,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讲之一,它随即改变了内战的局面。

林肯在演讲的最后发出铿锵之声,“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影响甚为深远。20世纪全球范围波澜壮阔的民主化运动,都从林肯那里获得力量。甚至专制政权也要披上伪装,将“人民”写进国号。

中文翻译“民有、民治、民享之政府”,来自孙中山。他在1921年题为《新三民主义之具体办法》的演讲中说:“这句话的中文意思,没有适当的译文,兄弟就把它译作:民有、民治、民享。of the people 就是民有,by the people 就是民治,for the people 就是民享。林肯所主张的这民有、民治和民享主义,就是兄弟所主张的民族、民权和民生主义!”(林肯的“三民”与孙中山的“三民”显然不一样,不过,本文就不探讨这个问题了)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民有、民治、民享”,并非林肯原创。

早在14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先驱约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在其英译本《圣经》里写道:“《圣经》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政府而成”(The Bible is for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这个威克里夫胆敢将拉丁文《圣经》译成英文,在当时被视为亵渎。加上他一贯主张一国之政府应该脱离罗马教廷的控制,更是罪大恶极。故而在他死后,不但所有著作被焚烧,坟墓也被铲平,骸骨扔到河里去。

虽然不是原创者,但是威克里夫的这段没有多少人听说过的言论却因林肯而妇孺皆知。这次演讲也展示林肯博览群书的特点。要知道,自从17世纪国王詹姆士本《圣经》成为钦定本英文《圣经》之后,威克里夫《圣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只在大型图书馆栖身。当然,我们找不到直接证据证明林肯读过威克里夫,也说不定他是从别的书里转述的,但是这位总统热爱阅读,常常在公共图书馆流连忘返是不争的事实。与死读书的书虫不同,林肯懂得如何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而当别人借“民有、民治、民享”而滔滔不绝,大谈政治愿景的时候,你却联想到读书的智慧,这同样是一种智慧。

 



2023年8月24日

单曲

  

现在有不少人弄错单曲的概念,以为每一首歌曲都可以叫单曲。非也。单曲其实是歌曲的一种发行方式或者出版物。我们不如穿越时空,回到唱片业蓬勃发展的1950年代。

假设你是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的经理。某一天,一名经纪人向你力荐一个年轻歌手,名字叫克利夫·理查德(Cliff Richard)。“他会是下一个埃尔维斯·普莱斯利(Elvis Presley)。”经纪人似乎胸有成竹。当然,你需要考察,作出评估。听过声带,然后与年轻人会面,最后你拍板:好,就与他签订一份唱片合约。

当时唱片的主流格式是黑胶唱片。唱片发行方式通常有两种:专辑(albumLP)和单曲(single)。

专辑灌录在直径为12英寸(30厘米)或10英寸(25厘米)的密纹唱片上,一般包含至少8个曲目,总播放时间不少于25分钟。

单曲唱片的标准直径比专辑的小,是7英寸(18厘米)。因此在香港,单曲又被称作“细碟”,而专辑则叫“大碟”。

名义上,单曲就是单曲,只有一首歌。不过,鉴于黑胶唱片是可以两面灌录的,唱片公司和歌手大都非常乐意在唱片的另一面(B面)多录一首歌(被称为B面歌),算是“买一送一”的优惠。

除了专辑和单曲,还有一种叫迷你专辑(EP)的发行方式,曲目和播放时间在专辑与单曲之间。迷你专辑并不常见,排行榜统计机构不时为此而头疼,不知道将它算入专辑榜还是单曲榜。

回到你的岗位上。你即便认同理查德这个年轻歌手拥有无可估量的前途,但是作为唱片公司的经理,不得不首先考虑商业因素。制作专辑,成本比制作单曲高得多。因投资“票房毒药”而倒闭的小型唱片公司绝不罕见。虽然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有一定实力,但是一旦遭到重创,你的饭碗可能保不住。先用较低的成本推出一张单曲,试探一下市场的反应,无疑是最安全的做法。这也是大多数唱片公司的惯常做法。

于是,1958829日,单曲 Move It 发行。

Move It 包含两首歌,除了A面的 Move ItB面有 Schoolboy Crush。市场反应出乎意料地好,它最高登上英国单曲榜第2位。

现在你可以放心与歌手签一份长期合约,并且为他推出专辑以及更多的单曲。第二年,理查德的第一张专辑 Cliff Sings 发行,最高登上英国专辑榜第2位。

从销量上看,单曲和专辑并无冲突。一般情况下,单曲卖得好的,同期的专辑也会有不俗的销量。从歌迷的角度看,两者各有优点。单曲的优点是价格较实惠,便于收藏和携带。专辑的优点是将歌手包括单曲在内的同期录制的歌曲收录在一块,可以连续播放,不用频繁换碟。专辑最大的缺点可能是,除了主打单曲之外,其它曲目的质量无法保障。

以下是历来销量最高的五大单曲:

1.       Bing Crosby – White Christmas1942年发行,销量5000万。

2.       Elton John - Candle in the Wind 1997 / Something About the Way You Look Tonight(双A面),1997年发行,销量3300万。

3.       Bing Crosby – Silent Night1935年发行,销量3000万。

4.       Bill Haley & His Comets – Rock Around the Clock1954年发行,销量2500万。

5.       Whitney Houston – I Will Always Love You1992年发行,销量2000万。

    以上销量均为最保守统计,但是数字已经很惊人。

其后,流行音乐经历卡式录音带、CDMD 时代,走过1990年代的巅峰期,在新世纪开始遇到麻烦。由于数码下载,专辑和单曲的发行方式受到严重冲击,甚至歌手和唱片公司也受到严重冲击。以至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唱片为何物,也弄错单曲的概念。

 



2023年8月21日

两个洛奇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Sylvester Stallone)自编自演的《洛奇》(Rocky1976)是我最喜爱的电影之一。

首先声明,我对拳击这项运动并无好感。以伤害对手身体为目的,实在过于野蛮。不过,既然它是古希腊奥林匹克的传续,既然一直以来有很多拳手和赌徒乐此不疲,我也不会大力反对。

《洛奇》又是另一码事。这部电影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史泰龙正正就是片中主角洛奇·巴尔博亚(Rocky Balboa),史泰龙的演艺舞台就是洛奇的拳击台,每个镜头因而入木三分。村上春树也有如此看法。他在1982年看完《洛奇3》之后这样写道:

“原本没没无闻的贫穷青年一夕之间跃为巨星的洛奇就是史泰龙;发迹后丧失‘虎之眼’的洛奇也就是史泰龙;在重新获得爱、信赖与生命力之后,将一切全都赌在第三次挑战上的洛奇也正是史泰龙。看过《滚石》杂志上面史泰龙的告白之后,不禁让人越来越搞不清楚何者是电影何者是现实生活了。”(详见《令人怀念的一九八〇年代》)

也就是说,《洛奇》系列其实就是一套经过精心改造的自传体电影,洛奇的名言“人生不在于你打出多重的拳,而在于你挨了多重的拳,仍然继续前行”确实不是信口胡诌的。

当然,作为拳击的外行人,史泰龙还是需要一个专业的模仿对象。这个人也叫洛奇,他是19521956年的世界重量级拳王,洛奇·马西安诺(Rocky Marciano)。影片中,洛奇的斗室也贴有马西安诺的照片。他向女朋友(后来的妻子)介绍说,这个人是他的偶像、他的奋斗目标。

洛奇·马西安诺和洛奇·巴尔博亚(以及史泰龙本人)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两人都出生在美国东海岸,都有意大利血统,身高相差无几(史泰龙178CM,马西安诺179CM),在拳击台上的作风也几乎一模一样(自然是史泰龙刻意模仿的结果)。

同样,马西安诺一开始也是一个没没无闻的贫穷青年。他做过煤矿工人、铁路搬运工和鞋匠,也当过兵,后来阴差阳错地参加业余拳击比赛,结果激发无穷的潜力。从1947年成为职业拳击手开始,到1956年宣布退役为止,他一共出赛49场,全部胜利(是迄今为止唯一全胜的世界重量级拳王),其中有43次直接击倒(KO)对手。拥有如此辉煌的战绩,退役理由绝对可以嚣张。他宣称,再也没有任何对手了。这简直就是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已知世界后的感叹。无敌是最寂寞的。

遗憾的是,马西安诺没有看到《洛奇》上映。他死于1969831日。在46岁生日前夕,他乘坐小型飞机赶回家中。妻子已经准备好丰富的生日大餐,只是这位主角却永远缺席。

20年前(1949年),法国的世界冠军拳手马塞尔·塞尔当(Marcel Cerdan)也死于空难。他的情人艾迪特·皮雅芙(Édith Piaf)为他唱出催人泪下的《爱的赞歌》(Hymne à l'amour)。

男人往往想用武力征服世界、夺取幸福,到最后才发现(或者至死不悟),幸福其实一直在自己身旁。

 




2023年8月20日

The Real McCoy

  

英语成语“real McCoy”,“真正的麦科伊”,通常用来借指真品、货真价实的东西。它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据说与拳击运动有关。

主角是世界冠军拳手基德·麦科伊(Kid McCoy),他活跃于1890年代和1900年代,除了以令人闻风丧胆的“螺丝拳”(要打出“螺丝拳”,挥拳的同时拳头必须向内转动。至于其威力,你可以找个人肉沙袋试验一下)闻名于世之外,他一生总共结过10次婚,也是一项令人脱帽的纪录。

麦科伊退役后到好莱坞发展,再披一层星光。只可惜,金钱和女人对他来说如同流水,到年老的时候才突然发现万事皆空,遂服食过量的安眠药自杀,终年67岁。一个恍如出自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之手的故事。

麦科伊的一则传言,却比他的人生还要真实。据说有一次,这位拳手正在酒馆喝酒,一个喝醉了的小混混自称麦科伊,不停惹是生非,还打倒了几个无辜的顾客。真正的麦科伊忍无可忍,狠狠地教训了那个冒牌货,然后摔下这一句:我才是真正的麦科伊。从此,“real McCoy”便成为流行语。

不过,有另外一些学者质疑。他们认为“real McCoy”比拳手古老,派生自1856年的苏格兰威士忌厂家 MacKay 的广告语“a drop of the real MacKay”。众所周知,苏格兰叫 MacKay 的人名、地名绝非少数。作为一家知名酒厂,实在有必要强调自己是“real”(如果你是一名名叫“通尼”的理发师,你一定理解)。

此外,加拿大发明家伊利亚·麦科伊(Elijah McCoy)也被指可能与这个成语有关。为了与市面上的仿造产品区别开来,他不得不强调自己生产的才是“real McCoy”。

那么,上述三个 real McCoy 到底哪一个才是 real McCoy?这又是一个有趣的历史悬案。

说来惭愧,如果在1990年代问我 real McCoy 是什么?我会告诉你,那是一个欧洲舞曲组合。

来自德国的 Real McCoy 1993年到1997年,连续创造多首舞池大热歌曲,如 Another NightRun AwayLove & Devotion 等等。这些歌曲不但电台、夜场热播,大型商场、时尚商店也不时听到。在整个九十年代,他们俨然是真正的 real McCoy。可见,流行音乐的力量比什么螺丝拳巨大得多。

 

youtube: Real McCoy - Another Night


Kid McCoy

2023年8月17日

环虫

  

我的右手前臂有一个浅褐色的环状疤痕,那是今年春天遭受真菌侵犯后留下的印记。那本来不是什么大问题,只不过我对一些抗真菌药物过敏,便变成颇为缠绕的苦恼。

癣,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病,发生在头叫头癣,发生在手叫手癣,发生在脚叫足癣,发生在指甲叫甲癣,发生在躯干叫体癣……如此类推,医学不需要想象力。但是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俗名。譬如在中国,体癣就有一个很能体现中国式想象力的名字,叫“金钱癣”。

而体癣的英语俗名也很有趣,叫“ringworm”,环虫。那个时代人们不可能知道致病真菌,误以为寄生虫是罪魁祸首,也是可以谅解的。

寄生虫那么坏,让它们背一个黑锅也不过分。然而,运动员和香港惨遭诽谤,则是很值得同情的。

真菌侵犯足部,会导致足癣。足癣,又俗称为“运动员脚”和“香港脚”。这两个奇怪的名称都诞生在20世纪初。

那个时候,各种体育运动蓬勃发展,运动员数量也相应增长。运动员在比赛前后共用更衣室、浴室和厕所,身体接触和体液交流频繁。假如其中一人带有癣患,在闷热、潮湿、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下,传染的可能性就会大增。于是,运动员不幸地成为足癣的高发人群,“运动员脚”一词的出现也是不合情但合理的“歧视”。

足癣同样在驻扎香港的英军军营里大爆发,“香港脚”由此诞生。由此可以说明,岭南的“瘴气”颇有今日的左胶风范,无论南蛮、汉、鞑靼、女真、大和还是西洋人,一律平等、大爱、包容,无一例外。

其实在20世纪之前,也就是运动员和香港无辜背上污名之前,癣也绝非罕见之疾,只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罢了。那是因为,一,它多数发生在平民阶层;二,人们都为其它更可怕的疾病而担惊受怕,无暇在意那一点点皮肤病。汉语也有“癣疥之疾”这个成语,比喻为害轻微的祸患,甚至是不值一提的小问题。这里则有个值得一提的小问题需要注解:疥是和癣不同的皮肤病。

癣虽然为害轻微,却是挥之不去的顽疾。过去的民间偏方有醋、盐、大蒜、火、硫磺等等,还是各种动物的粪便,至于疗效,肯定没有它们的气味那样大。

横光利一有个短篇小说叫《拿破仑与田虫》(“田虫”是日本人对体癣的俗称)。不知道作者参考了什么秘史,还是纯粹虚构。小说中的拿破仑有一块体癣长于腹部,初时很小,但是随着他的野心越来越大,瘙痒程度也越来越大,面积也越来越大,连法国最好的御医也一筹莫展。

还好,现代医学认清了癣的真面目。只要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无论多顽固的癣病,都可以治愈。只是,专制统治者的野心就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了。

 



2023年8月16日

三部曲

  

不少人将“三部曲”写成“三步曲”。不但又红又专的人民网犯这种低级错误,连总是标榜“一国两制”的香港特区政府也不甘后人。或者会有人为他们辩护:“现在坊间不是流行玩谐音吗?诸如‘欲女’、‘性趣’、‘战痘’、‘撒币’之类,‘香特府’说不定是跟随潮流,才将‘部’玩成‘步’的。这可是亲民、接地气的体现……”

我们自然知道,谐音、谐转是修辞手法,同时也没有忘记,它们是俚俗的修辞手法。绝对不可儿戏的政府公告沾染市井习气,那就不知道是“亲民”还是“侵民”、“接地气”还是“劫地气”了。好吧,我们愿意用最大的善意去看待它,但愿他们是因为语文水平低下(借用李锐的话,“只有小学程度”)而写错字。

《辞海》对“三部曲”的注文是:

源于古希腊,指情节联贯的三部悲剧,如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忒斯》,又称“三联剧”……后泛指三部分内容相对独立成篇而又互相联贯的文学作品。

我们可以进一步补充。三部曲的希腊文是“trilogia”,英文是“trilogy”,日文译作“三部作”。显然,“三部作”比“三部曲”更为精准,因为它本来就不是“曲”。 

在古希腊的酒神节剧场,按照传统,每日的剧目通常是先上演三部悲剧,再上演一部讽刺剧。四部戏剧分别由不同的剧作家负责。后来,一些名气特别大的悲剧作家如埃斯库罗斯拥有包揽三部悲剧的权利,主题相同但又各自独立的三部曲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很不幸,那个时期的三部曲只有一部幸存下来,那就是《俄瑞斯忒斯》。尽管今天我们也把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以俄狄浦斯的命运为线索的三部悲剧(《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在科隆诺斯》、《安提戈涅》)称作《底比斯三部曲》,可是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三部曲,因为三部悲剧分别是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而且没有一起上演过。

正如《辞海》所解释的那样,由于有“泛指”,三部曲的定义后来不再“传统”,一些非戏剧的文学作品也可以归入此类。举一些著名的例子,如:

但丁的诗篇《神曲》——《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

亚历山大·大仲马的小说《达达尼昂罗曼史》——《三个火枪手》、《二十年后》、《布拉热洛纳子爵》

村上春树的小说《羊三部曲》——《且听风吟》、《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

甚至不限于文学作品,音乐、电影甚至电子游戏都有三部曲问世。关于电影和游戏,相信每个正在阅读本文的朋友都比鄙人更熟悉,在此就不班门弄斧了。

 



2023年8月15日

伊面

  

有部分人不愿意承认日本大阪是方便面的发源地,他们声称,广东的特色面食伊面才是方便面的鼻祖,比日本人早一百五十多年呢。

伊面,又称伊府面,之所以有这个名称,相传与清朝官员伊秉绶有关。伊秉绶原籍福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进士,高升至朝廷刑部。然而嘉庆继位后,他却遭到嫌弃,于嘉庆四年(1799年)远调到广东任惠州知府。相传伊面就是在伊秉绶的惠州府邸里诞生的(其后伊秉绶调任扬州知府,带挈扬州也加入发源地之争)。

怎样诞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伊府的大厨忙中出错,不小心把鸡蛋面倒到油锅里去。他赶忙捞起并试图用上汤将面条中的油煮出……结果,主人和客人都对这道新菜式赞不绝口。

另一种说法是,伊秉绶喜欢结交文人墨客,常常邀请他们到府上把酒当歌,通宵达旦。为了让厨师能够在夜间睡上一觉,他命人预先将鸡蛋条油炸,待有需要的时候再用开水冲泡。

到底荣誉属于伊本人还是伊家大厨?我反而对真实性更感兴趣。要知道,面条的原料是小麦面粉,而小麦属于温带作物,故此,无论广东人还是福建人都没有吃面条的传统。广东最有名的云吞面也晚至清末民初才诞生。

退一步讲,就算伊秉绶上京当官后真的爱上面条,爱到即便贬谪岭南也不忘带上面粉随行,又确实阴差阳错地油炸了面条,且用来款客,客人也乐于把制作过程记录下来,而这些文字蒙上一个世纪的尘埃后突然在某天重见天日,人们受了刺激纷纷依样画葫芦,使其成为民间特色美食……就算以上种种事情都当真发生,也不可以称伊面是方便面的鼻祖。首先,方便面是安藤百福独立发明的,这个毋庸置疑;其次,方便面不仅是面,还附带调味料和餐具,只要有开水就能食用,是真真正正的方便面和即食面。

这令人想到古腾堡印刷术。一些人声称约翰内斯·古腾堡的印刷术是从中国人毕升那里发展出来的,但是,至今没有任何坚实的证据支持这一说法。我们实在不应该把焦点放在发明还是改良的争论上,否则就看不到古腾堡的惊世之处。姑置勿论古腾堡的金属活字比毕升的陶瓷活字耐用,更重要的是,古腾堡将活字印刷术和当时用于农事的螺旋压力机结合起来,造出木制印刷机,令印刷效率大幅提升。古腾堡对文明的贡献有目共睹,讽刺的是,毕升所在的地区在千年以后仍然没有出版自由。

综合各种历史事实和传闻,我们不难得到一个客观、公正、中立的结论:毕升印刷术的发明人是毕升,古腾堡印刷术的发明人是古腾堡;伊面的发明人可能是伊秉绶或其厨师,方便面的发明人肯定是安藤百福。

 



2023年8月14日

方便面里的人生

  

根据世界方便面协会(WINA)的统计,全球平均每年消费方便面超过1000亿个。其中,中国加香港消费450亿,毫无争议地成为方便面第一强国。而按人均计算,南韩则位列榜首,成绩是75

既然方便、快捷、美味、饱腹的方便面带给世人特别是中国人和南韩人如此多的好处,他们是不是应该饮水思源,在泡方便面的三分钟等待中,对发明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呢?同时也不应该忽略,安藤百福曾经是中国人呢。

安藤百福原名吴百福,生于日本统治时代的台湾,22岁那一年以父亲的遗产为本金,不到几年便成为瞩目的企业家。真是年轻有为。

太平洋战争结束后,日本撤出台湾。跟当时绝大多数的台湾人一样,一股莫名其妙的民族热血教吴百福盲目地欢迎那个所谓的“祖国”。谁知,这个“祖国”竟然是一头假扮外婆的恶狼。当它初露凶相(甚至连伪装都懒得撕去),便制造震惊世界的“二二八事件”,至少一万人惨遭杀害。之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岛,处决、收监、虐打致残、经济迫害的,不计其数。

据说,吴百福暗中保护了一批台湾青年,惹怒了当局。1948年,他突然因为“逃税”,获刑四年,财产全部充公(太有中国特色了)。不幸中之大幸,他的日本籍妻子安藤仁子不离不弃,还利用日本的关系向台湾政府游说,最终获得“宽大处理”,使丈夫提前出狱。

已经破产的吴百福决定永远离开这个令人伤心的地方、远离这个令人绝望的民族,随妻子返回大阪定居,同时改用妻姓,加入日本籍。于是,年近不惑之年的企业家安藤百福诞生。他创立中交总社(1958年更名为日清食品),准备东山再起。

生意一开始却并不顺利,直到安藤百福从妻子的天妇罗中获得灵感,发明了“瞬间油热干燥法”。原来,面条经过高温油炸后,面条中的水分就会瞬间排出,捞出后可以长久保存。到食用的时候,只需要用热水泡三到四分钟,加入调味料,即可还原为一碗热腾腾的汤面。

1958825日,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日清鸡汤拉面——正式发售。1971年,世界上第一个自带容器的方便面——合味道杯面——问世。合味道一出,场所的限制便被打破。只要一杯杯面在手,你就可以随时随地享用。从此,日清食品跻身世界大企业之列。

日本政府没有将日清食品收归国有,反而给它的会长颁发六个荣誉奖章。安藤百福活到2007年,享年96岁,差一点跟他的名字一样,享尽百岁之福。而仁子活到2010年,享年92岁。看来,好人多福、长寿、有好报,只能发生在文明的国度。

 



2023年8月11日

The First Time Ever I Saw Your Face

  

1957年,42岁的英国民谣歌手尤恩·麦科尔(Ewan MacColl)遇见22岁的美国民谣歌手佩吉·西格(Peggy Seeger)。尽管有婚姻和家庭的约束,麦科尔还是主动向西格发起追求。

这个麦科尔同时也是臭名昭著的共产主义者,头颅里始终酝酿着颠覆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阴谋。美国政府敬而远之,禁止其入境。他唯有通过长途电话和邮政服务,让翻腾的爱念飞越大洋。有一天,西格收到一盒录音带,里面有一首麦科尔自弹自唱的歌曲,歌名叫 The First Time Ever I Saw Your Face,初次见面的时候。

在共产主义者心目中,文艺只不过是为政治服务的奴婢。麦科尔的创作也不例外。歌颂暴力革命自不待言,更糟糕的是,他还为两个杀人狂魔斯大林和胡志明写过肉麻的赞歌,并且至死不悟,直到八十年代他七十多岁的时候,仍然认为它们是优秀的作品。平心而论,他的创作能够称得上优秀的,就只有这首歌。

这首 The First Time Ever I Saw Your Face 之所以优秀,至少有一半功劳属于演绎者。不,不是麦科尔和西格,而是罗伯塔·弗拉克(Roberta Flack)。

这个美国爵士和灵歌歌手在1960年代听到这首歌,非常喜欢,便作出翻唱。她的翻唱真是别出心裁,将原本已经缓慢的节奏,再拖长一倍有多。停滞的空气进一步凝固,所有感官仿佛完全失去功能。

歌曲收录在弗拉克1969年发行的首张专辑 First Take 之中。结果,惨败。卖出的数目不多,劣评却很多,什么“沉闷”、“缺乏激情”、“毫无个性”等评语,不绝于耳。

然而,两年后,情况却发生戏剧性转变。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突然打电话告诉弗拉克,他要将这首歌用在自编自导的电影 Play Misty for Me(为我播放一首 Misty)里。电影和歌曲都大受欢迎,单曲顺势在1972年推出,立即成为美国榜6周冠军,并且获得当年的格莱美最佳唱片奖和最佳歌曲奖。

我第一次听到罗伯塔·弗拉克的 The First Time Ever I Saw Your Face 的时候,玄远的思绪中产生一种类似既视感的感觉——我曾经在哪里听过这首歌?如同歌曲的节奏一样,十分缓慢地,答案的轮廓逐渐浮现。那是中学时期读过的散文组诗,哈利勒·纪伯伦(Kahlil Gibran)的《情人》(The Beloved)。

《情人》包含三篇散文诗:《初会》(First Sight)、《初吻》(First Kiss)和《结合》(Union)。

初会,就像照亮灵魂的火光,就像撞击心弦的天籁。总之,就在那一刻,世界焕然一新。我也不再是过去的我,从此,进入但丁称之为“Vita Nuova”(新生)的境界。

对麦科尔来说,什么家庭、伦理、事业、抱负,统统抛诸脑后。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他背叛了信仰,充满热血的心灵不再向着马克思和列宁,而是把爱情奉为至高无上的唯一的神。这位女神的回报,是赐予他无比强大的灵感,这首不朽的歌曲就这样诞生。

不知道麦科尔和弗拉克有没有读过纪伯伦。无论如何,这是流行音乐对诗歌作出的一次深长的回应,令人感动。后来我在企鹅出版社出版的纪伯伦诗选 The BelovedReflections on the Path of the Heart 中看到,撰写《前言》的英国古典文学学者罗宾·沃特菲尔德(Robin Waterfield)也将纪伯伦的这篇散文诗和弗拉克的这首歌曲联系起来。我不敢有“英雄所见略同”的狂妄,只是读书读到自己的想法,也非常感动。

麦科尔和西格在1977年结婚,为这个故事画上圆满的句号。遗憾的是,抱得美人归之后,麦科尔继续走他的革命道路。爱情女神遂收回灵感,他再无佳作,如同之前一样。

 

youtube: The First Time Ever I Saw Your Face


2023年8月8日

广重的招手猫

  

招き猫,意为招手猫。有趣的是,从日本传到中国之后,它却变成“招财猫”。其实,招手猫招揽的东西并非仅仅是钱财,正如人生除了钱财之外还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东西。在日本,不同颜色的招手猫分别招呼不同的好运。比如粉红色是恋爱顺利,青色是交通安全等等。白色的招手猫多见于商铺,也有左右之分——举起右手是招财运,举起左手是招人气,举起双手是不是同时招财运和人气?不,举起双手只是高呼“万岁”。

关于招手猫的起源,至少有四个言之凿凿的说法。历史学家至今仍然未有定论。

鄙人认为,“今户烧说”最为可信。因为它是四种说法中唯一有具体年份的,而且,还有一个非常珍贵的证据。

话说在江户时代,嘉永5年(即公元1852年),浅草有个老太婆因为年老加上贫困,最终无力自顾,不得不投靠亲戚。可是,与她相处多年的老猫却因无人收养而流落街头。某夜,猫托梦说,“请把我形体制成陶瓷,将有福德降临于你。”醒来后,老太婆明白,老猫已经不在世上了,不由得悔恨交加,大哭一场。

老太婆东挪西凑,然后找到最好的今户烧师傅,烧制了一批猫形陶瓷,在三社权现(即现在的浅草神社)的鸟居之下摆卖。今户烧,是指浅草东北的今户和桥场一带生产的陶瓷器。大约从16世纪后期开始,便有工匠聚集于此,专事生产。

人们感动于老妪与猫的不幸遭遇,纷纷前来帮衬。逐渐,老太婆的生活得到改善。招手猫也被赋予“招福”的意义,在江户乃至全国流行开来。

其中有一个顾客,又或者是一个游人,将浅草寺一带的商业活动用独树一帜的笔触描绘出来。这个人便是歌川广重(広重)。

浮世绘《净琉璃町繁荣之图》(「浄るり町 繁花の図」)系列在同一年秋天出版。其中一幅作品呈现七个场景,招手猫出现在左上方,不过贩卖者不是那个老太婆。不管怎样,这幅画可以说为招手猫在浅草神社以今户烧形式起源的说法提供最有力证据。

歌川广重和葛饰北斋是对西方艺术、现代艺术有非常重要影响的两位浮世绘画家,但是两人的画风却截然不同。正如藤悬静也所指出的那样,“北斋追求动感”,而“广重的特色在于静止的整体基调”。

《净琉璃町繁荣之图》在广重的作品中不算十分有名,但是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艺术家的个性。他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他的内心是一个静谧的世界。不但能够画出淡雅的暴雨、风雪和巨浪,他还画出一个毫无喧扰的市肆繁荣。分镜头的手法也是够别出心裁的,我不想将之比喻为无声电影中的蒙太奇,因为没有一部电影,甚至历史上所有电影堆叠起来,都达不到这样的艺术高度。

正因为有广重,招手猫就算被泼上迷信色彩,就算被市侩叫作“招财猫”,就算被摆放在最庸俗的环境里,它依然是那么可爱。

 



2023年8月5日

玄武门之后

 

唐朝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六月三日,都城长安太极宫北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亲手射杀长兄、储君李建成,又亲眼看着弟弟李元吉被害(为李世民马仔尉迟恭所杀),接着软禁父亲、唐高祖李渊,逼迫其退位。一场鲜血淋漓的宫廷政变,就此完成。一代“圣君”、“明主”唐太宗,以最卑鄙、最血腥的方式夺取了最高权力。

远古有孤竹国的伯夷、叔齐互相推让王位一事,传为佳话,然而因年代久远,它的真实性大打折扣。纵观中国历史,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兄弟阋墙、同室操戈。玄武门之变不过是其中一滩污秽的血迹罢了。

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在《君王论》中主张,一个有才干的君王在谋求权力的过程中可以不择手段。可是,李世民的所作所为,恐怕会教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思想家面如土色。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兄弟当场被杀之后,他们的所有子孙(别忘记,他们也是李世民的侄子侄孙),也全部遭到杀戮。更卑劣的是,为了粉饰罪行,李世民及一众毫无风骨的大臣,肆意扭曲历史,对受害人大加贬斥,连李渊也被扣上昏庸无能的帽子。这就等于杀了人还要鞭尸。受唐初史料影响,后世成书的正史《旧唐书》是这样记载的:

“建成残忍,岂主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进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二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

意思再清楚不过了,若不是太宗当机立断,诛杀这两个残忍、凶狂的歹徒,而是任由太子李建成继承皇位,他必定是又一个秦二世或者隋炀帝,这样大唐江山就绝不可能延续二百多年之久。

言下之意,玄武门之变简直就是顺天意、合人心的义举。这样的理论,直到今日依然很有市场。毕竟,三千年来,中国人没有丝毫进步,至今仍旧引颈企盼一个圣君、明主、好皇帝、英明领袖、伟大舵手,像红通通的太阳,在东方升起。

据统计,由秦至清,神州大地上一共出现过557名皇帝。哪个是好皇帝,人们数来数去也就是那么几个,比例低得可怜。而无论是大学教授还是夜总会知客所提供的名单,唐太宗肯定在列。为什么?他们会严正指出,没有唐太宗就没有大唐盛世。什么杀人如麻、六亲不认,有什么关系?甚至认为这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恶。

鄙人不禁要问:你们凭什么推断李建成比李世民差?

李世民无疑有一定的政治能耐,断言“贞观之治”开辟盛唐之路,也不是没有根据的。不过钟摆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经历南北朝的战乱和隋炀帝的苛政之后,境况已经差到不能再差。正所谓物极必反,只要皇冠下的那团东西不是猪头,只要没有馊主意窒碍社会发展,一切会自然而然地向好的方面摆动。

而近代开始陆续有人拨开云雾,展现一定的真相,例如章太炎、陈寅恪等。他们肯定李建成的人品和能力,亦对李世民删改历史颇有微词。

唐太宗未必是好皇帝,但是如果没有他,中国最好的皇帝就可能不会出现。中国最好的皇帝是谁?鄙人会投武则天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