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7日

环虫

  

我的右手前臂有一个浅褐色的环状疤痕,那是今年春天遭受真菌侵犯后留下的印记。那本来不是什么大问题,只不过我对一些抗真菌药物过敏,便变成颇为缠绕的苦恼。

癣,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病,发生在头叫头癣,发生在手叫手癣,发生在脚叫足癣,发生在指甲叫甲癣,发生在躯干叫体癣……如此类推,医学不需要想象力。但是在民间,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俗名。譬如在中国,体癣就有一个很能体现中国式想象力的名字,叫“金钱癣”。

而体癣的英语俗名也很有趣,叫“ringworm”,环虫。那个时代人们不可能知道致病真菌,误以为寄生虫是罪魁祸首,也是可以谅解的。

寄生虫那么坏,让它们背一个黑锅也不过分。然而,运动员和香港惨遭诽谤,则是很值得同情的。

真菌侵犯足部,会导致足癣。足癣,又俗称为“运动员脚”和“香港脚”。这两个奇怪的名称都诞生在20世纪初。

那个时候,各种体育运动蓬勃发展,运动员数量也相应增长。运动员在比赛前后共用更衣室、浴室和厕所,身体接触和体液交流频繁。假如其中一人带有癣患,在闷热、潮湿、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下,传染的可能性就会大增。于是,运动员不幸地成为足癣的高发人群,“运动员脚”一词的出现也是不合情但合理的“歧视”。

足癣同样在驻扎香港的英军军营里大爆发,“香港脚”由此诞生。由此可以说明,岭南的“瘴气”颇有今日的左胶风范,无论南蛮、汉、鞑靼、女真、大和还是西洋人,一律平等、大爱、包容,无一例外。

其实在20世纪之前,也就是运动员和香港无辜背上污名之前,癣也绝非罕见之疾,只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罢了。那是因为,一,它多数发生在平民阶层;二,人们都为其它更可怕的疾病而担惊受怕,无暇在意那一点点皮肤病。汉语也有“癣疥之疾”这个成语,比喻为害轻微的祸患,甚至是不值一提的小问题。这里则有个值得一提的小问题需要注解:疥是和癣不同的皮肤病。

癣虽然为害轻微,却是挥之不去的顽疾。过去的民间偏方有醋、盐、大蒜、火、硫磺等等,还是各种动物的粪便,至于疗效,肯定没有它们的气味那样大。

横光利一有个短篇小说叫《拿破仑与田虫》(“田虫”是日本人对体癣的俗称)。不知道作者参考了什么秘史,还是纯粹虚构。小说中的拿破仑有一块体癣长于腹部,初时很小,但是随着他的野心越来越大,瘙痒程度也越来越大,面积也越来越大,连法国最好的御医也一筹莫展。

还好,现代医学认清了癣的真面目。只要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无论多顽固的癣病,都可以治愈。只是,专制统治者的野心就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