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藏书票

  

有些人购买新书之后,会在扉页上写下自己的姓名,以宣示“主权”。唉,每次逛二手书店的时候,这些别人留下的印记都令我相当纠结。我不否认,每个签名都散发出王羲之、赵孟頫的自信。只是,我更希望这种自信永远留在物主的抽屉里(最好还加上一把有六个数位的密码锁)。

古代中国的藏书家则流行用藏书印。藏书印通常找名家代劳,刻工自然胜过一般人的笔法。不过,因为书法不是艺术,藏书印也就谈不上任何艺术价值了。它充其量只有历史价值。至于今天那些附庸风雅之徒所用的仿古藏书印,则既无历史价值又无收藏价值,甚至比不上新华书店那个俗气十足的购书时间戳。

那么,有没有既美观大方,又能体现拥有权的方法呢?有的,那就是藏书票。

世界上第一张藏书票诞生于15世纪中叶的德国,是古腾堡印刷术带来的另一份礼物。

虽然印刷术为书籍提供了普及化的条件,但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一本书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因此,拥有藏书,不但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品味的标尺……姑且让我打一个很不恰当的比方吧,就像今天的人以拥有最新款的电子产品为傲一样。今天的低头族会小心翼翼地为“iPhone”贴保护膜、装保护套,当时的爱书人、藏书家也会为一本书贴上一张藏书票。

藏书票其实一幅小型的版画,是爱书人、藏书家专门订造的,除了印有身份标记之外,还有精心设计的图案。当一个绅士从书店买回一本心爱的书,首先会在扉页上贴上属于自己的藏书票,然后裁开书页,用最恭敬的姿势和态度翻阅。

一本书读完,它可能被尘封数载,甚至到物主离世,也未得重读。这样又过了一两个世纪,它可能经过数度转手,逃过多场天灾与人祸,辗转落到你的手上。翻开首页,你会发觉,那张藏书票,披上岁月的昏黄,承载历史的沧桑,却仍然坚守岗位,就像石黑一雄小说《长日留痕》中的管家史蒂芬斯,在夕照与街灯的交错之中,向你细说书中的荣辱与兴衰。

遗憾的是,进入20世纪之后,藏书票已经失去意义。原因显而易见,其一,书籍不再珍贵;其二,人们不喜欢读书。更可悲的是,投机者将藏书票当作生财的工具,大肆炒作……终于,长日已尽,我们正身处无边的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