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卡美拉的廖德宽王慧眼识英雄,答应将女儿桂尼薇嫁给羽翼未丰的亚瑟,还赠送未来女婿一份厚礼——一张能够容纳一百五十位骑士的巨大圆桌。从此以后,亚瑟王的骑士又叫做圆桌骑士。
圆桌,代表的是一种平等、友好、民主的精神。欧洲传统的长方形餐桌,座位是有主客、亲疏、尊卑、贵贱之分的,客人一般需要“对号入座”。圆桌就排除了上述差别,原则上所有位置都是一号位。今天的国际会议继承这份遗产,大多采用圆桌会议的方式进行。
不过,口头上“排名不分先后”行动上“排队争先恐后”的中国人,在圆桌之上也能分个高下,厉害了吧。怎么分?通常,离门口最远的位置就是上位,挨着上位上那位贵人的左臀的是次位,挨着右臀的是第三位。每逢入座,人们都要为上位折腾好久,不是争夺,而是礼让。柏杨批评这种行为尽显中国人虚伪和逢迎的习性。小弟补充一点,内里恐怕有点阿Q精神:老子绝对有资格占上位,只是今日心情好,礼让给“孙子”。
当然,由于离门最远,坐上位其实也不是那么过瘾的,除非他能够得到在座各人的保证,不慎失火的时候,会“让领导先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