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3日

打火匣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的童话《打火匣》(The Tinderbox),是在一个斯堪的纳维亚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建构的。主人公依然是那名贫穷的士兵,不同的是,那件神奇的道具由蜡烛变成打火匣,而从中召唤出来的魔物也由铁皮人变成三条大狗。

类似的工具和类似的异类,我们自然还会想到《一千零一夜》(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中的阿拉丁神灯。三者比较,蜡烛最为现代人所熟悉,而阿拉伯油灯由于迪士尼动画的缘故也深入人心,唯有打火匣,绝大多数人对之毫无概念,甚至错误地想成打火机。

《打火匣》出版于1835年,是安徒生的首部著作《讲给小孩子的童话》(Fairy Tales Told for Children)的其中一篇。那个年代还没有打火机,打火匣是主要的便携式点火工具。

顾名思义,打火匣就是一个小匣子,通常由木材或金属制成,里面装着火石、火铁和火种这三大点火要件。只要熟练的话,操作方法是十分简单的:摩擦火石与火铁,然后将产生的火星接到火种上。

作为意象,打火匣显然没有油灯和蜡烛鲜明,也不够漂亮。只是,安徒生所设计的结局却非要打火匣不可。在绞刑架前,那名士兵提出抽最后一斗烟草的要求,于是得以擦着打火匣,召唤三条大狗化解空前危机。

我们不妨大胆推断,这么巧妙的构思一定是烟鬼安徒生(又有哪个作家不是烟鬼?)在抽烟的时候想到的。而烟斗内的烟草,一定是用打火匣点着的。

不过,十年之后,亦即1845年,安徒生换了一种很新潮的点火工具——火柴。就在这一年,他发表了另一篇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The Little Match Girl)。由此可见,烟鬼安徒生和作家安徒生,都是紧贴潮流的人。

随着火柴批量生产,打火匣便走进历史博物馆。推陈出新,后浪推前浪,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唯有文学跳越规律,无论是安徒生童话,还是与之同时代的狄更斯小说,甚至年代更久远的莎士比亚戏剧和荷马史诗等等,都无法被取代。诚如各位所见,早已销声匿迹的打火匣在《打火匣》里长存,至今依然发出铿锵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