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6日

画地为牢

  

相传上古时,法令宽松,惩罚有罪之徒,只在地上画个圈,令其立于圈中。此乃“画地为牢”是也。后来,诚如各位所见,牢不再是圈。

“画地为牢”,又作“画地为狱”,这个成语,最早见于班固编撰的《汉书》。出处有二。

其一,在卷五十一《贾邹梅路传》中的《路温舒传》,引路温舒上汉宣帝刘询书,云:

“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即使在地上画个圈当监牢,人们还是议论着不肯进入;即使刻个木人做狱吏,人们也势必不愿面对。

路温舒以秦朝为反例——秦朝除了臭名昭著的严刑峻法,助纣为虐的狱吏也令人切齿痛恨。连圈和木头都惧怕,可见百胜对监牢和狱吏的恐惧已经到了杯弓蛇影的程度。其后,法随秦而亡,吏却活了下来。他指出:“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暴吏的祸害至今犹存,故此路温舒请求汉宣帝以史为鉴,“尚德缓刑”。

路温舒所言甚是,他的前辈、汉代名臣司马迁就以自身的惨痛经历作了证。

《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收录司马迁写给故人益州刺史任安的书信,有这一句: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

士宁愿死掉也不跟牢和吏打交道!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刘彻,被处腐刑(即阉割之刑),又因先父遗志和史家责任,不得不忍辱负重。不堪回首之痛,溢于书简。

后来的“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之内活动,词义和范围明显变得宽广了许多。

时至今日,这个圈可大可小,既可以圈紧一个人,也可以套牢一套住房、包住一个社区、封锁一座城市。当病毒和暴政成功构建华夏画地共同体,黎民百姓又重回秦汉,只是无法“势不入”和“议不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