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0日

悯农

  

中唐诗人李绅所作的五言古绝《悯农》,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只要识字的都会背诵。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有趣的是,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李绅的《悯农》其实共有两首,另一首……呃,知道的人似乎并不多。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同是《悯农》,写于同一时期,为何被人们如此迥然地差别对待?让我们探讨探讨。

这两首诗,语言都十分通俗,无需译文。所道之理,第一首也是相当浅显,并且实用,很多长辈都热衷在餐桌上向晚辈炫耀一番,既可攻占道德高地,又可掩饰自己的委琐——正如今日环保是吝啬的最佳借口一样。只是第二首,就不是字面上那么简单了。

首先,“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第一、二句写出丰收的景象。接着是“四海无闲田”,没有闲置的农田,暗示全国大丰收,真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忽然之间,情况生变,好比不断上升的气球突然爆炸,彩色的画面瞬间变成黑白——“农夫犹饿死”。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大丰收,农夫又怎么会饿死呢?诗人在此煞笔,将疑惑留给读者。其实,只要对历史、对社会有一点点了解,答案是呼之欲出的了。只可惜,人们都害怕去面对真相,这或者就是这首诗不太受欢迎的原因吧。答案,正是孔丘所叹的“苛政猛于虎”。

白居易也有诗句:“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说的是那些外形像猪像棕熊、心肠如虎如豺狼的贪官污吏,也就是“农夫犹饿死”的元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绅后来竟然成为自己最犀利的讽刺者。

李绅这两首诗作于青年时代,他在抒发悯农的感情之中,包含对政治的不满,并且不算十分隐晦地表达了要改变现状的抱负。可是,他当了朝廷大官(官至宰相)之后,便把墨迹和初心都抛到九霄云外,过起“朱门酒肉臭”的糜烂生活,夜夜笙歌,击钟鼎食,不知浪费了多少盘中餐。

没关系,我们还是感激李绅曾经为被压迫的农民发过声,以及很有见地地揭露一个丑恶的社会现象。同时,他也用有力的证据证明李氏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宽容的朝代。试想想,在“新时代”中国,胆敢指责“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人,会有什么下场?


 


石涛, 菜园苦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