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5日

溜溜球效应

  

众所周知,卓越的教授、专家、学者什么的之所以卓越是因为拥有一套赚取经费的特殊本领。这本领,简单地、通俗地讲,就是用普罗大众都听不懂的语言阐述普罗大众早就懂得的道理,然后用一个从来没有人使用过的术语命名,诸如什么主义、什么定律、什么效应、什么陷阱。要点是,尽量故弄玄虚,尽可能令人摸不着头脑。

在众多术语中,溜溜球效应(yo-yo dieting)算是比较平易近人的了。至少我们知道什么叫溜溜球。

溜溜球,粤语叫摇摇,它们都是从英文 yo-yo 翻译过来的。

溜溜球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有古瓶为证。不过,在认识古希腊之前,小弟就认识溜溜球,最早的记忆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时候突然从香港吹来一股摇摇热潮,有条件的同学会带一个上学,没条件的也可以排队玩上一会儿。总之,课间休息和放学后,校园内都是摇摇的讨论和比拼,直到副校长发飙,公开向摇摇宣战。

这个副校长是教自然课的,如果他有一点本心和一点智慧的话,完全可以利用摇摇上一堂生动的物理课。很可惜,如同中国大多数教师一样,两者都缺乏。所以,他们教出来的学生不是只会应试的废物就是不会应试的废物。

言归正传。那么,什么是溜溜球效应?这是耶鲁大学的凯利·布朗内尔(Kelly D. Brownell)提出的概念,纯粹针对肥胖人士。尝试过减肥的肥胖人士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一轮急功近利的攻势之后,体重的确下降了,只是不用多久,又以令人措手不及的姿态反弹。而且,减肥速度越快,反弹力度也越大,跟放出又返回的溜溜球一样。

应该怎样避免溜溜球效应呢?布朗内尔的建议是——可能他收到的经费不是十分充足,这个建议并无建设性,说了等于没说——不要采取急进的减肥方法,换言之,不提倡运动和节食,更不应该服用产生腹泻效果的减肥药。可是,除了运动、节食、吃药之外,请问还有什么减肥方法呢?

我没有任何减肥经验,但是通过增肥也算是略略体验过溜溜球效应。增肥失败之后,我对布朗内尔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有如断了线的溜溜球一样,一发不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