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6日

巴纳姆效应和波丽安娜原理

  

占星学何以吸引万千粉丝?那些专家通常会用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来解释。

巴纳姆效应是心理学家伯特南·弗勒(Bertram Forer)在1948年首先提出的,原本叫弗勒效应,后来“鹊巢鸠占”,多被称作巴纳姆效应。没办法,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也十分适用于人类社会。P·T·巴纳姆(P. T. Barnum)的名气无疑比弗勒大得多。据说这位马戏团传奇人物的经营宗旨是“我们提供各人所需”(We've got something for everyone),这也是巴纳姆效应的本质所在。

如果具备以下条件,你也可以产生巴纳姆效应。

1、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例如著名的占星师、堪舆学家、权威媒体;

2、看上去是为对象度身订造的。例如属猪生肖运势、处女座性格特征、适合AB型的健康食品等;

3、内容十分模糊和宽泛,几乎可以放诸任何人身上。除此之外,尽量“报喜不报忧”,以正面描述为主。

以十二星座中人气最高的狮子座为例,其性格描述如下(摘自“新浪星座”):

严于律已亦严于律人。思想开放,竭尽全力冲破自己能量的极限,战胜艰难险阻,去开创光辉灿烂的新局面。风度翩翩,引人注目。有宏伟的志向、坚韧不拔的毅力、所向披靡的竞争力。胆识过人,为人襟怀坦荡,宽宏大量,热情洋溢。思想中经常闪烁着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火花。

说得太对了,小弟正是这样的人,哈哈哈……

哟,言归正传,其实这些赞语可以赠送给任何一个人,相信那个人也不会拒绝。这就是巴纳姆效应的厉害之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有趣的术语叫作波丽安娜原理(Pollyanna principle)。虽然很少人提及,但是鄙人觉得它和巴纳姆效应恰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波丽安娜原理是玛格丽特·马特林和戴维·斯唐(Margaret Matlin and David Stang)在1978年提出的,名称来自艾琳娜·波特(Eleanor H. Porter)在1913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波丽安娜》(Pollyanna)。书中的女孩喜欢玩一种“快乐游戏”——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寻找快乐元素。基于这个游戏,波丽安娜原理指出,对自己的正面描述,就算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人们都倾向于认同。通俗地讲,人人都喜欢赞美,憎恶批评。

一方面(巴纳姆效应)尽说好话,另一方面(波丽安娜原理)只想听好话,真是天假良缘、天作之合。各种伪科学、迷信甚至骗局必定躬亲道贺。当然,这些理论只是一种另类的概述和解释,不是问题的根源。要归咎的话,那便是人性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