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6日

焚书坑

  

《全唐诗》辑录晚唐诗人章碣的诗作共计二十六首,属于上乘之作的,可能只有这首七言绝句,《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是一首咏史诗,也是一首几乎没有斧凿痕的讽刺诗。诗中所咏所讽之事,正是臭名昭著的焚书坑儒。

历史虽然将焚书坑儒并称,但是焚书与坑儒却是两起不在同时发生的事件。

焚书,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嬴政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一、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二、除了博士官外所有人必须交出《诗经》、《书经》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以烧毁;三、谈论被烧书籍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四、禁止私学。

值得注意的是,秦始皇并没有煞有介事地挖一个所谓的焚书坑。我们可以用常识推断,焚烧东西不需要挖坑,挖坑也不利于火势,绝对是画蛇添足的蠢事。况且,全国范围如此之大,民众藏书又如此之巨——别忘记,那时候纸还没有发明出来,书以竹简为主,绢为次,重量和体积会带来极高的运输成本——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耗费在即将销毁的物件之上?秦始皇不是笨蛋,所以他的做法是,就地处理。

没有焚书坑,却有坑儒坑。坑儒,发生在焚书的第二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终于发觉自己被两名声称能够炼制长生不老药的方士所欺骗,怒而坑杀460名方士和儒生(当时方士与儒生的关系,约等于今天官员与党员的关系,所以别问为什么方士获罪而连累儒生)。

了解这个历史背景之后,让我们回到章碣的诗句中。有个疑问:诗人为什么虚构一个焚书坑?莫非他拥有现代中国人的生意头脑,无中生有开发一个旅游景点?非也,然而我们实在无从得知这是诗人对历史的误读还是灵机一动的构思。

《焚书坑》四句,字眼如此浅白,叙述如此平实,诗人似乎没有任何评断,然而在言辞之外却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就艺术性而言,虽不算奇绝,也属精悍。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这里,抽象的“帝业”和焚书事件得到影像化,以鸟瞰的角度,一团团蹿起的黑烟,衬托虚空的“关河”以及孤寂的“祖龙居”(即秦始皇的宫殿,祖龙代秦始皇),形成略带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画面。

然后,镜头一转,画面一黑,我们什么都看不见,只听到一片兵荒马乱,厮杀声、吆喝声、哀号声……还有诗人发出的讥笑声。

“坑灰未冷山东乱”。唐人所称的“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而是崤山以东,即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王维所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也是这个范围。

“刘项原来不读书”。秦始皇以为烧毁所有书籍,杀死大批读书人,天下就没有人反对他了,他的帝业可以千秋万世了。只是,如意算盘才打出一手,山东便起事。而最讽刺的是,为首分子,刘邦和项羽,竟然都是不读书的粗人。

常言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其实,只要让他当官,或者仅仅是给他一个当官的机会(科举制度),读书人便会成为专制帝王的最坚定的拥护者。试问,中国有哪个朝代是毁于读书人之手的?

只是,历代统治者却偏偏不读这首诗,又或者读过却偏偏不信。如是者,二千多年,坑灰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