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

古拉格的一天

  

世事离奇,一名数学老师突然走笔疾书,写出惊世之作,成为世界级文学巨匠……不,本文不是要介绍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和他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我们的主角缺乏卡罗尔的天马行空,而且木讷寡言,很不受小孩子欢迎。当然,这也许跟经历有关。他就是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

1945年,正在东普鲁士前线与纳粹德军作战的苏联炮兵大尉索尔仁尼琴出人意料地遭到自己的国家拘捕,缘由是审查机关截查一封他写给朋友的私人信件,发现斯大林在信中居然被戏称为“老板”和“房屋的主人”,而不是伟大领袖。侮辱伟大领袖的后果,是发配到臭名昭著的古拉格群岛,服刑8年,外加3年流放。直到1956年,他才得到当局平反,重获自由,在梁赞市中学任课数学。

“古拉格”这个名词是索尔仁尼琴创造的。它由“劳改营管理总局”的俄文首字母合成,最先出现在三卷本纪实文学著作《古拉格群岛》(The Gulag Archipelago)。“古拉格群岛”从此变成苏联劳改营的总称。根据苏共官方档案,1934年至1953年期间,死于古拉格群岛的人数为1053829(根据更可靠的资料估算,死亡人数超过160万)。令人发指!

幸运的是,索尔仁尼琴并没有化为劳改营冤魂。他熬过了非人的日子,又战胜了癌症。这两个奇迹使他相信,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他仿佛听到上帝的声音:把所亲历的黑暗公之于世,为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人间的无数难兄难弟发出压抑已久的呐喊。于是,他利用工余时间,1962年完成第一部文学作品,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One Day in the Life of Ivan Denisovich)。随后,《癌病房》(Cancer Ward1968)和《古拉格群岛》(1973)等名作相继问世。

如果觉得《古拉格群岛》字数过多,内容过于沉重,不妨读读《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你可以视之为一个缩影。它仅有一百多页,简洁、直接、平实的语言以及有根有据的描述,在小说的迷雾下散发特殊的光芒。

尽管是小说,主人公伊凡·杰尼索维奇·舒霍夫(Ivan Denisovich Shukhov正是作者本人(主人公和作者的劳改营编号均是854),主人公所遇到的都是真人真事。所以,毋宁说它是以小说为幌子的纪实文学。

要从艺术的角度批评纪实文学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或者可以指出作者缺乏想象力,但是,就好比有人赞同“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的论调,对于这样一个人,熬过最黑暗、最寒冷、最漫长的夜晚,依然有坚定的眼神,依然凝视着前方,他就算不发一言,也是可敬的。

那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这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呢?小说的结尾,作者为他作出总结。

 

舒霍夫心满意足地入睡了。他这一天非常顺当:没有被关紧闭,没把他们这个小队赶去建“社会主义小城”,午饭的时候赚了一钵粥,小队的百分比结得很好,他舒霍夫砌墙砌得很愉快,搜身的时候锯条也没有被搜出来,晚上又从采扎里那里弄到了东西,还买了烟叶。也没有生病,挺过来了。

一天过去了,没碰上不顺心的事,简直可以说是幸福的一天。

这样的日子他从头到尾应该过三千六百五十三天。

因为有三个闰年,所以得另外加上三天……

(引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中译本,2008年版)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之所以能够发表,并不是布尔什维克政权良心发现、改邪归正,而是出于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的需要。为了去斯大林化,尼基塔·赫鲁晓夫容许人们用间接的方式揭露斯大林的残暴。可悲的是,当赫鲁晓夫在1964年下台之后,政策又发生变化,索尔仁尼琴的处境又变得严峻。1974年他以叛国罪再一次被拘捕,这次的刑罚是驱逐出境,16年后才能够重返故土。

现实往往模仿艺术。在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中期,在那个索尔仁尼琴以及过去遭到迫害的“反动作家”得以走到阳光下的所谓“赫鲁晓夫解冻”时期,跟伊凡·杰尼索维奇度过的那一天一样,仅仅是三千六百五十三天之中比较顺当、比较幸福的一天罢了。那天过后,自由仍然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