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

贝雷帽

  

最近我买了一顶卡其色贝雷帽。戴上它,我觉得自己更加像艺术家了。

没错,我本来就是一名艺术家。然而,“是艺术家”和“像艺术家”,是两码事。卡拉瓦乔像画家吗?弗朗索瓦·维庸像诗人吗?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像小说家吗?单凭外貌,他们恐怕都不像。相反,现代有很多人打扮得像艺术家,甚至声称从事“艺术”工作,却对艺术一无所知。他们是艺术家吗?显然不是。所以,真正的艺术家的确很有必要用一顶贝雷帽把“是”和“像”连结起来。做人要表里如一嘛。

请想象一下,如果手冢治虫和藤子·F·不二雄光着脑袋走在东京街头,你认得出他们吗?不,他们会被当作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本大叔。故此,他们都戴贝雷帽,并且不时把这个形象以超关联的手法画到漫画里。透过漫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份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拥有的自豪感:我是艺术家,而且像艺术家。

鉴于也有不少帽子像贝雷帽却不是贝雷帽,我们需要明确贝雷帽的定义。根据《柯林斯英语词典》的描述,贝雷帽是圆形、平顶、由软料子制成的无檐帽子。标准的贝雷帽又叫巴斯克式贝雷帽,它起源于西班牙北部与法国接壤的巴斯克地区。

历史上,巴斯克地区向来是火药库,多方势力经常发生冲突。大约在17世纪,法国士兵在一次入侵中发现巴斯克山民戴的贝雷帽十分好看,也十分实用,既防晒,又保暖,且不遮挡视线,居家旅行送礼自用均适合,便纷纷戴上(今天很多国家的军队服装中也有贝雷帽。甚至由乌合之众组成的反政府游击队也戴贝雷帽,切·格瓦拉是一个例子,他戴贝雷帽的头像已经成为左翼的图腾)。其后,退役的法国士兵把贝雷帽带回故乡。贝雷帽遂迈出了走进时尚的第一步。

19世纪,居住在巴黎的清寒艺术家(他们自称“波希米亚人”)爱上贝雷帽。贝雷帽与各类艺术家包括音乐家、诗人、作家、画家、漫画家、批评家、电影导演等等,结下不解之缘,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不过,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代言人”却是极度仇视波西米亚人和法国人的德国音乐家理查德·瓦格纳。只是,戴贝雷帽的瓦格纳依然一副凶相,不太像音乐家。

至于第一个戴贝雷帽的艺术家,不是瓦格纳也不是波西米亚人的一员,而是17世纪的荷兰画家伦勃朗。从伦勃朗留下的大量自画像中可以看到,他有很多顶令我等帽子爱好者羡慕得情绪失控的贝雷帽。难怪有不怀好意的心理学家指摘他有自恋情结。自恋又如何?在本人心目中,自恋是褒义的,尤其对艺术家来说,一个不自恋的艺术家绝对不是好艺术家。

不管你是艺术家还是像艺术家,或者两者皆是,又抑或两者皆非,当你戴上贝雷帽,我希望你跟我一样,想到伦勃朗,想到在贝雷帽之下那双坚毅的眼睛,然后对自己说:即使崎岖坎坷,即使荆棘载途,而我可能遍体鳞伤,一直踽踽独行……我也会热爱这一趟人生苦旅。

 

 

Rembrandt, Self-portrait, 1634

Rembrandt, Self-portrait, 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