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5日

  

如果我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我一定会冲进酒神节狂欢的人潮——白天观看戏剧大赛,晚上喝个酩酊大醉,说不定还有比戏剧更精彩的艳遇呢。

酒神节是为感谢酒神狄俄尼索斯将酒这种神物带到人间而设置的。在每年春天,在鸟语花香之中,必定万人空巷、鼓乐喧天。节日期间,甚至连监犯都可以用保释金换取几天自由。

戏剧是酒神节最瞩目的活动,相传始于公元前534年。剧作家兼演员狄斯庇斯将纯粹的宗教仪式变革为艺术活动。一开始只有悲剧,到公元前487年增加喜剧。

戏剧大赛通常在狄俄尼索斯剧场举行,一连五天,演出所有参赛戏剧,然后评出冠军。冠军奖品是一头山羊。对参赛的剧作家来说,这样的奖品可能缺乏吸引力。荣誉倒是更实际。有了荣誉,未来一年到雅典任何酒馆喝酒都是不用钱的。喝酒,不是更符合酒神节的目的吗?

公元前5世纪(中前期)正值埃斯库罗斯的黄金期,索福克勒斯渐入佳境,欧里庇得斯崭露头角。如果运气好的话,我或许能够看到三人同台竞技。如果运气再好一些,说不定还可以成为一个历史事件的目击者,那就是嘘声的诞生。

按常理,出于对艺术的尊重,即使剧情沉闷、表演笨拙,优雅的雅典人还是会报以礼貌性的反应。然而,不知道哪个倒霉的剧作家,写出了实在令人忍无可忍的“大作”,使平静的大海生出划时代的愤怒风暴。历史语焉不详,当事人无法名垂万古。这位做好事不留名的仁兄应该得到后世所有观众的感激,以及所有表演者和运动员的诅咒。

有趣的是,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找不到一个简单、直接、合适、贴切的词来形容这种情况,只能用文字累赘地记录为“观众发出愤怒的声响”。直到19世纪初,英国人想到了拟声词“boo”。Boooooooo!对,必须多打几个“o”,才能生动地再现观众的情绪。

好了,不要再“boo”了。这个词原本是牛叫的拟声词。嘘声和牛叫声确实有几分相似,只是,倘若对正在发出嘘声的观众说“你们是牛”,恐怕不会有任何好后果。讲真话是很危险的。

至于中文的“嘘”,应该是对西洋人“boo”的拟声词的拟声词(似乎拟得不太精准),这是近百年才出现的含义。

过去,中国观众对表演者不满,是直接用脏话来表达的。试想想,数百数千甚至数万人齐声骂娘,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据说今天北京等地的足球迷把这个传统发扬到极致)。

除了骂娘,喝倒彩也是中国观众的传统。今天说的“喝倒彩”诚然也包括发出嘘声,原本却并非如此。正宗的喝倒彩,也叫喝倒好,指观众对戏曲演员在表演中出现的差错,比如滑到,故意大声叫“好”、“做得好”,以此嘲讽。说实话,这种做法不太厚道,我要对这样做的人发出嘘声。

从酒神节到戏剧到嘘声到英文“boo”再到中文“嘘”,脉络尚算清晰,语言尚算流畅,我猜测,你是不会对本文作者发出嘘声的,对不对?